2014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基层党建实现新提升
一是牵头抓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委、区党工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及时启动领导小组活动办公室,拟定实施方案,统一思想认识,迅速开展活动。二是加快非公企业“建组织、扩覆盖”进度。扎实做好招商引资新项目、新投产企业的扩面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党建跟进”。推行“行业联盟+党委”、“行业协会+党支部”组建方式,强化镇、街道商会党总支作用,做好产业集群、商贸园区、商务楼宇等领域的党组织扩面工作。深入挖掘推广克莱特风机、双丰电子等新的党建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企业出资人、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三支队伍”建设,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量。三是提升社区党建服务水平。推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用好城市社区28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抓好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效能。加强与驻社区单位沟通,有针对性开展共建活动。深化“三联三建”活动,划分“网格式”服务区,组建“特色型”服务团队,实行“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打造绿色社区、圆梦社区、爱心社区、文化社区等品牌,以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四是深化“三抓三树三规范”工作。高质量完成村居“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落实好“联合办公日”、村居班子专项考核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镇村工作机制。通过财政兜底、镇街补助、部门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收入,为村级组织运转提供可靠资金来源。深入整治农村后进班子,促进转化提升。五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完善统一考试、谈话审查、“导师制”等制度,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党内关爱帮扶活动,增进党内和谐。推行远程教育星级化管理办法,提高远程教育“管、学、用”水平。精心选题,深入挖掘,发现和树立一批党建工作典型,拍摄制作一批体现我区特色的优秀课件。
二、推动人才工作实现新提升
一是强化人才集聚。积极跟踪重点工业项目、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着力引进关键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促项目,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加快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海洋科技开发等新兴产业集群及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拓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威海行”、“高层次外国专家蓝区行”活动成果,围绕产业需求,加强与知名院校的联系合作,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通过联合研发、项目聘用等借脑引智。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哈工大(威海)博士行、山大(威海)博士行的对接作用,利用其人才智力和科研平台,助推企业发展。抓好人才培育。依托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扶持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新增市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3名。三是优化人才服务。推行人才信息动态管理,分类建立专利库、项目库和企业库,打造企业、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链接平台。开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专家争取各项荣誉及待遇。
三、推动干部人事工作实现新提升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制度创新,研究制订《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健全基层党委工作制度的意见》,提升基层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建立干部竞争上岗实绩量化计分制度,完善干部选拔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办法,严格规范资格设置条件,严格执行核准备案制度,切实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三是强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平时考核、季度考核力度,对各级干部实行经常化、全方位、动态化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激励引导作用,激发干部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五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法,严格培训纪律,提升培训质量,全年培训人数4000人次以上。探索打造“名家讲坛”品牌,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高端人才作专题讲座,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四、推动统战、老干部实现新提升
深入开展非公统战工作,依托非公党建工作网络,在重点非公企业普遍设立统战办公室、统战联络员,扎实开展统战活动,实现基层统战的双向服务。深入探索民主党派与社区结对共建的模式,将其打造成我区统战工作的创新点。深化党外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制度,提升我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水平。开展“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丰富老干部文体活动,推动全区老干部工作再上新水平。积极发挥区工商联班子的引领作用,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区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
高区工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