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早已入冬,初雪也翩然而至,但高区初村镇老庵山的远山近水依旧暖意融融。背靠老庵山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的老村,名为东车门夼村,村中还保存着20余座清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修建的古民居。
在此次“乡村记忆”工程普查登记中,登录了4处历史文化街区,东车门夼古民居建筑群名列其中。
20余座百年古民居分布村中
初冬暖阳拂过东车门夼村,青瓦石墙、木质门窗,一栋栋百年民居肃穆静立,街边的老人怀里抱着拐杖坐在太阳下打着盹,脚旁边趴着的小狗耷拉着耳朵,看到有陌生人走过,霎时抬头汪汪叫两声,让山村显得更为静寂。
据《威海市志》载,明朝时曲姓自山西来此建村,“东山口门仅可通马车,称车门夼。”到了清初,谷姓自今环翠区北沟来村西建小车门夼,村子遂更名大车门夼。1945年,又更名东车门夼。
“车门夼村三面环山,仅村东一条路可进村,古时这条路非常狭窄,窄的只能一辆马车通行,村东口仿佛车门一般,这才有了车门夼村的由来。”村民曲立丰解释道。
记者注意到,如今进出东车门夼村和老庵山的道路已拓宽许多,再不是当初那条仅能通一辆马车的小路,两辆轿车并排行驶都不受限制,但由于村子三面环山,依然只有村东这一条道路可通行。
东车门夼村全村有500多户人家,村中保存着20余座清至民国期间的民居,不少还非常完整。
在村中寻到一座老房子,主人是年近60岁的曲本武。 “别看这些房子上百年了,还是那么牢固,自打俺入住,基本没怎么修过。单说这房梁,就是名贵红木做的,俺都抱不过来,非常结实。”谈及自家住的房子,曲本武颇有些自豪。
据曲本武讲,这些老房子并不是祖上流传下来的,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给他家的。“不仅俺们现在住的这栋老房子是分的,村里其它那些老房子基本都是分的。原主人的名字记不清了,只大概听老人们说过,是村里大户人家,靠养蚕发家,曾经半个东车门夼都是这户人家的。”曲本武说。
东车门夼村的20余座老房子主要分布在村中干道南侧,面积3000余平方米,全部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青砖小瓦。古朴的老房子与周围新建的红瓦房形成强烈对比。
老房结构牢固,都有人居住。老房的屋檐下的瓦当上都刻有精美图案,嵌在墙壁上的拴马石被做成不同的造型,还有雕刻有各式花纹的精致门簪。当年建造老房的精心,如今依稀可见往日兴盛。
600年木梨树香飘至今
木梨,又名榅桲,原产于欧洲及中亚一带。自古由西域传入我国,新疆各地栽培最多,关中及西南各省也有少量栽培,山东少见;百年以上的木梨树,更是罕见。而在东车门夼村西南的老庵山中,生长着一棵古木梨树,据《威海古树名木》一书记载这棵木梨树龄约600年。
沿着进山的小道来到老庵山深处,在一片果园的环抱下,记者见到了这棵古木梨树。初冬时节的木梨树只剩下灰褐色的枝桠,但树高9.2米的木梨看起来煞是壮观。木梨主干低矮多棱,干枝结合部位多孔,似攀结而成。
据村民曲立丰介绍,木梨是著名的香料植物,可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春季花开时,古木梨树时常可以引来蝴蝶飞舞。秋实时,木梨挂满枝头,不好食,却令人馋涎欲滴。“俺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到山中这棵古木梨树旁玩耍。”曲立丰说,虽然数百年过去了,但古木梨树还在年复一年的散发着芳香。
曲立丰说自己打小就听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古木梨树旁原本还有一个尼姑庵,而尼姑庵附近,还有一座和尚庙,当年山中香火十分旺盛。据推测,木梨树应是当年寺庙中的人员种下的。时光流逝,尼姑庵和和尚庙早已不在,木梨树却依然生机勃勃、开花结果。
虽然眼下看不到木梨树繁花与硕果的模样,但听闻村民的描述,就让人心生向往。
六百年老树飘香至今,车东门夼村如今也在换新颜。据车门夼村党支部书记曲军江介绍,前些年的农村环境整治中,东车门夼村的环境大变,村庄的主干道和房前屋后都种上花草,小山村愈加美丽。
“俺村在威海是雪松的主要繁殖基地,目前雪松种植面积近500亩,俺们计划利用10年的时间,使种植面积再翻倍,达到1000亩。”曲军江说,东车门夼的“车门”已经打开,欢迎社会各界来到这个美丽的村子投资、游玩、做客。
“东车门夼村在发展的同时,绝不会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为代价,无论是老房子,还是有着老木梨树,俺们都将予以严格保护,让祖先留下的东西继续流传下去。”曲军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