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国际品牌的压力,后有东南亚地区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中国的服装企业正面临着发展的尴尬时期。新常态下,服装企业怎样转型发展?作为我区传统服装产业的龙头企业——迪尚集团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以创意设计为灵魂、打造自主品牌,助推企业走出新天地。2014年,在国际市场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该集团各项主要指标均增长20%以上。
汇集全球人才 打造服装设计创新中心
“我国目前的服装品牌普遍存在设计创新能力偏弱的情况,要想摆脱服装贴牌生产受制于人、利润率低等被动局面,必须打破服装产业的传统经营生产模式,打造自主品牌。”迪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华说。为此,迪尚集团投资3亿元,于去年8月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兴建“中国(威海)服装设计创新中心”,提升自主品牌研发设计能力。
6月2日,记者来到该设计创新中心建设现场,这里的基础装修刚刚结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中心计划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届时,将涵盖创新创意工作室、设计成果转换和孵化中心、设计师公共服务区、与之配套的功能板块以及服装商城等建设。
“设计是整个服装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要打造出成功的服装品牌,必须创意先行。”朱立华说,设计中心的建立将对公司的整体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带动作用,它将真正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快速推进OEM(贴牌生产)到ODM(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
该中心以中国设计师协会、韩国设计师协会、韩国AVISTA公司和海外设计分会、以及全国大中院校相结合的人才资源为依托,并和韩国一大批新锐设计师合作,构建一个具有全球服装设计人才网络的设计创新中心,以研发设计、创新创意、文化产业元素拉动山东半岛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打造成一个南有“珠三角、长三角”,北有“山东半岛”的服装创新创意时尚标志性基地和产业集群。中心建成后,集团力争在今年年底,初步形成100个主设计师规模,完成100个产品系列的研发设计。到2017年,迪尚ODM比重将由现在的20%提升到60%-80%。
线上线下齐发力 打造立体销售渠道
服装生产、设计、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市场。要将产品推向市场,渠道建设是重中之重。迪尚集团大力发展国内外销售渠道,不断探索线上线下新路径,逐渐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分布广泛的销售网络。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为传统服装企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13年,迪尚集团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市场,打造线上销售网络。集团不但在天猫、淘宝等大的电商平台上开设了网店,还自建电子商务云平台,面向广大中小企业,进行网上设计和产品配套服务。朱立华告诉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目前网上的服装店面成千上万,网上交易额达到了6000亿元,但是99%的店面都没有设计创新能力。“他们急需找一个网上设计交易平台,为其提供产品支撑。我们的云平台将面向广大中小企业,进行网上设计和产品配套服务,批发零售设计师的品牌服装及自产品牌服装,目标是打造成网上设计创新式的‘优衣库’。这将对一些大的网站和全国所有小的商家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这将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未来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据了解,去年,迪尚线上的销售额逾2000万元。
与此同时,迪尚集团通过跨国并购和开展合作等方式,已经形成了全球的设计、研发、销售综合体系和网络,将产品直接打入终端市场。目前该集团在美国、德国都设立了海外公司,在英国、韩国设立了海外公司和设计公司,在孟加拉和柬埔寨设立了海外工厂。近日,该集团又与全球最大的航空快递货运公司之一的DHL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向制服市场进军。迪尚集团还投入5亿元进行国内市场的品牌推进和渠道建设,目前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东三省、西南地区等设立大区和城市分公司。据了解,在未来3年内,迪尚集团还将投入5到10亿元,在全国各地建立大区和分公司,为公司未来实现多品牌运作打下牢固基础。“未来几年,我们将在保持出口稳定的前提下,将内销品牌比重提升到集团总销售收入的50%。国内外两条渠道的建成将使公司由单一出口型向内外结合型转变,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朱立华说。
为满足企业对面料品质和创新性的要求,迪尚集团目前正在积极建设面辅料采购平台。集团将利用该平台联系海内外的面料、辅料供应商,同时发挥自有面料生产研发团队的作用,及时提供世界最新、最全的面辅料,为设计师提供素材和灵感,填补山东纺织服装面辅料“一站式”采购的空白。
“新常态下,如果不颠覆传统思维,就无法获得成功。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需要不断地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迪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华表示。
(高区新闻宣传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