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时政要闻

“一号工程”发力 教育硕果满园

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矗立在校园中,一间间智能化的教室宽敞明亮……秋季新学期,在高区初村镇,威海恒山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实实在在享受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红利。 
  
   “我们把教育均衡作为促进市域一体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环节,创新实施一系列消除落差、均衡教育资源的新招: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从去年开始将教育列入‘一号工程’,‘十三五’期间投入6亿元改善教学条件,让城乡、校际间的资源无差异化配置,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高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说。
 

   大投入 让城乡学生共享教育资源

   这学期刚刚退休的威海恒山实验学校老教师孙本胜在初村镇执教了40年,他见证了均衡教育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我们学校在乡镇,以前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比城里的学校要落后,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留。可是现在,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软件比城里的学校还要好许多,不少老师和学生慕名而来。我们乡镇的孩子与城里孩子终于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威海恒山实验学校是高区唯一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作为承载工业倍增“563”发展战略的重要腹地,初村镇是高区产业集聚区、高校集中区、人才汇聚区。“我们对外招才引智,孩子的教育环境是非常受关注的问题。”位于初村镇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希望能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学校,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相配套。
 

恒山实验学校模型活动室。

 
恒山实验学校图书馆。
 

   “办一所充满生命生长力量的现代学校”,按照这一办学宗旨,在恒山实验学校改扩建中,高区管委大手笔投资1.5亿元,按照全省最高标准打造,新建STEAM楼、实验楼、图书综合楼、艺术楼、体育馆、教学楼等6栋建筑物,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中小学生4500余人。

   威海恒山实验学校的升级改造,是高区教育大投入大改善的一个生动缩影。自去年起,教育被高区列为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6个亿,全面改善全区中小学教学条件。对高区一中、威海九中、高区第一幼儿园、高区第二实验小学4所学校9栋校舍进行改造,对威海恒山实验学校、沈阳路小学、高区一小等学校进行改扩建。

   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核心。为使城区教育优质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向农村辐射,高区建立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支教制度,通过在支教学校承担教师培训或专题报告,帮助支教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课题,开展师徒结对等活动,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恒山实验学校现有教职工115人,调出到城市学校学习教师38人,调入骨干教师达78人,其中省优秀教师2人,市级名师14人,目前,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到42.6%。通过城乡交流,区内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骨干结构均得到相应均衡和调整。

   强教必先强师。高区持续推进“强师强教”工程,大力提升教育软实力。今年,高区管委投入100万元,组织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华师大、北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学科培训和新教师培训,累计2000多人次,教师教育视野、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实行校长和骨干教师“刚性流动”100余人次;在全市率先试点“面试前置”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中小学教师77名,各学校师资力量更加均衡。

      
   出实招 智慧教育实现教育优质化

   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的威海恒山实验学校,让全校师生兴奋不已:不仅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还很智能——在全国率先打造智慧教育、智慧管理、智慧安防“三位一体”的智慧校园。

   今年新学期,老师同学出入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等地方,都需要刷市民卡,只要有非法进出的情况,系统马上报警,监控马上定位拍照。这是北洋集团在学校安装的智慧校园安防系统。据介绍,学校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不仅室内空间,操场、绿化带等角角落落都能覆盖到。不仅如此,智慧技术已经全面运用到教学等环节。新教学楼每个班级都配有80英寸多媒体一体机。班级实行一键管理,教学中可一键切换、快速抓图、同步点评,一系列电教设施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录播教室也是恒山实验学校的一大亮点。高清自动定位录像机、自动录播转播系统、吊麦……一系列高科技设备让学校在智慧教学方面,可实现跨区域同步互动,除了平常的直播、录制、点播、研讨外,还可利用智慧教育互动平台,和全国名校优秀教师同上一堂课,同步直接交流探讨。“例如,我们的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和清华附小的孩子一起举手提问,由清华附小的老师进行解答。”校长于志健说,“利用高清录播教室还可以把讲课过程记录下来,让老师们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骨干教师的优质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共享,这座具有“未来教室”重要特征的录播教室,对实施有效教学监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从“黑板+粉笔”到屏幕教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恒山实验学校课堂教学上的一场革命。同样的情景也将在沈阳路小学“上映”。以恒山实验学校、沈阳路小学为双核,高区在全市率先试点“智慧校园”工程,创建全省首个“互联网+教学”试验区,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全区中小学教学资源深度共享。

   高区教体处处长王伟表示,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仅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使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更加多元,其实质就是促进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

    
   重特色 试验区领航教育现代化

   高区二小三年级一班这个新学期有了足球课,而担任足球课教练的是威海九中老师张雷。

   为实现中小学教育一体化,高区实施“学区制”改革。作为试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威海九中与高区二小开展了足球教学共建活动。张雷每周到高区二小为孩子们上三节足球课,这一课程已经开设了一年,从足球的普及到足球比赛的开展,孩子们的足球已经踢得有模有样了。在师资力量共享的同时,增进了两校之间的共建,而且逐步完善了九中足球主力队员的梯队建设。

   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区以高区一中、威海九中、神道口中学三所初中为龙头,打造“1+N”中小学三大学区,通过实行捆绑式评价和差异化考核,实现教学设施资源、师资力量、教育科研共享共建。

   均衡体现公平,更要彰显特色。近年来,高区从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着手,积极探索“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在均衡中凸显个性和内涵。

   “品联墨精粹,育特色学子”……走进高区实验小学,师生自创的意蕴浓厚的楹联随处可见,在这座“扎根沃土,心向阳光,簇锦成团”的青青葵园中,从老师到每个学生都会做联写联,这就是高区实验小学特色文化下的特色课程之一——联墨教育。2011年,高区实小与楹联结缘,打开了经典文化的又一扇窗口。经过摸索与实践,高区实小创编出《〈笠翁对韵〉与对联》校本教材,学校成功申报“山东省楹联教育基地”和“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引导学生崇尚和爱好发明,是高区一小的“特色招牌”。日前,高区一小潘崇文同学的科技发明作品《滚珠轴承式屋顶除雪器》成为威海市唯一一个入围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小学组少年儿童发明作品名单,全省仅七件作品入围。这不是高区一小第一次荣获发明殊荣,学校连续多年举办校园科技节,在孩子们中播撒科技的种子。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发明创新,成为高区一小孩子们的普遍兴趣。

   特色教育打破了“千校一面”的局面,犹如一朵朵奇葩汇成了满园春色,形成了全区教育多元竞美的生动局面。

   教育改革让高区硕果累累。“十二五”省市级课题全部成功结题,教育科研创新成果获奖率达100%,5所学校成为全市首批义务教育管理标准示范校,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特色学校,中考成绩再创新高,重点高中录取率比全市平均录取率高出1.5个百分点。素质教育全面开花,7个中小学艺术节目参加省级比赛,占全市总数的25%;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的学生超过800人次。

   如今,在高区,“教育均衡”已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万千学子们就近上学、上好学,让城乡花朵共享阳光雨露。



(高区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