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基层播报

[田和街道]田村“村史馆” 留住最美记忆和乡愁

“这些老物件和老照片,看上去真是太亲切了,一下子就唤起了我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居民刘先生激动地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打造,在田和街道的精心指导下,田村“村史馆”的建设已初具形态,依托现代化场所、复原式场景、长廊化布局,建立起一处集收藏、展览、教育、学习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村级史实场馆。
走进位于田村社区四楼的“村史馆”,仿佛步入了一段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时光在这里倒流,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定格在一桌、一椅、一盆、一碗上,场馆的每个角落,都凝结了时代和岁月的印记。
“村史馆”按照威海旧日农村的院落布局而建。推开贴着红色春联的斑驳木门,迎面是写着一个大“福”字的灰砖照壁,典雅庄重,颇具气势。脚步轮换中,一步一景,旧时居民生活的画面如幻灯片般一一重现:大锅灶、风匣、咸菜缸,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这是威海农村烧柴做饭时的情景,古朴的老物件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胶东大炕上,铺着竹篾席子,四围的墙上糊着旧报纸,木格窗棂有光透过来,照在绣花撑子上,仿佛让人看到心灵手巧的威海姑娘,正用一针一线绣着未来。村史馆还特别开辟了地方,用来展示威海旧时农村的生产用具:小推车、篓子、耙子、木匠用的刨子、墨斗、凿子……在场馆的出口处,摆放着老式放映机,墙上挂着白色的大幕,两个木质大喇叭分列两边,尽管上面的蓝色油漆已经剥落,但鲜红的五角星依然清晰可见……
“村史馆”的墙面也被充分利用,分门别类按主题展示关于政权组织、知名人物、文化教育、居民生活、民俗风情、传统经济的图文介绍,尽现田村建村以来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脉络。而田村记忆、创业足迹、旧村改造照片墙,生动形象,珍藏了田村数代人的回忆,更显弥足可贵。
在村居文化长廊的建设中,田和街道指导田村村委以前瞻性的视角、富有创意的想法,广泛征集老居民的意见,精心设计,通力协作,建设了此处“村史馆”。田村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们住上了楼房,生活越过越好,昔日的小平房和老习俗渐渐被淡忘。如何将那些口耳相传的乡村记忆保留下来,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将田村自建村以来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让年轻人记得住乡愁,让游子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他们特别建了此处场馆。其意义就在于保留过去年代和生活的片断,给后人留一处思考和回望的场所,从而更加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大踏步迈向未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田村“村史馆”自开放以来,吸引了田村以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广泛青睐和高度赞赏,那些随着城市化渐渐消失的老物件、老用品,无不引起观展者的集体回忆,让他们心生感慨,唏嘘不已。
中央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田村“村史馆”的建设,显然成为居民缅怀旧日生活、寄托乡音乡愁的最佳载体。当前,田和街道的黄家夼、大岚寺、李家夼、阮家寺、万家疃等村居都建设了自己的村史长廊,下一步,街道将把田村的经验推广到其他村居,为各村居提供借鉴和参考。而田村也将继续收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老用品、老物件,进一步丰富村史馆的内容,打造一处“村史馆”精品,让该处场馆为更多人留住“记忆和乡愁”。
(高区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