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翟佳禹将带领相关负责人前往新加坡考察集团投资建设的两大海上钻井平台项目建设情况。作为集团布局海外的战略项目,两大海上钻井平台,倾注了翟佳禹太多的心血。
2012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翟佳禹通过与国际海工业咨询机构、设计机构及造船企业沟通,发现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市场需求量大,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考察,大屋集团在新加坡与当地海工业企业合资成立ESSM海洋工程投资有限公司,着力拓展国际石油钻井平台制造及租赁业务,主要从事石油及天然气设施开发、海洋工程设计、制造、安装等业务,项目总投资4亿美元。
2013年7月,新加坡ESSM海洋工程投资有限公司与被誉为“中国第一造船厂”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签订建造2+2座CJ46—X100—D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合作协议,该平台最大钻井可变载荷为3500吨,最大钻井深度30000英尺,完全满足油气勘探开发作业要求。目前,两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均按建造计划顺利进行,第一座钻井平台正处于平台设施调试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将正式交付使用,第二座平台计划于2017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和大屋布局新加坡市场不同,威海宏坦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则将目光投向了菲律宾。作为群岛国家,菲律宾共有大小港口数百个,岛与岛之间的运输主要依靠船舶,但菲律宾面临港口设施不完善、船舶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作为一家主营二手船舶、船舶设备等进出口买卖业务的公司,宏坦在菲有一定的商业基础,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他们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菲投资4亿元建设8条甲板驳船,一条浮船坞,两条散货船,目前,在建四条甲板驳船,一条浮船坞。
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市准确把握独特的区位优势、港口集疏运优势、载体平台优势、区域合作优势,承担起韩日与“一带一路”辐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转功能,大力打造成为面向韩日、辐射东南亚、连接中亚欧的枢纽城市,分享“一带一路”经济区与韩日经济区的贸易红利。
为此,高区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搭乘国家政策快车,全力推进辖区行业“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深化与沿线国家技术合作。目前,在产业投资、海上合作等领域已有4家企业6个项目正在孟加拉、印尼、缅甸等国家投资建设,投资额达30多亿元。此外,据初步统计,区内还有威高等15家企业在亚非拉、中东欧及西亚相关国家有投资意向,投资额达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