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处远离喧嚣的乡村,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是不少人的田园梦想。眼下,高区初村镇“苹果部落”田园综合体规划,正在描绘一幅绿色田园梦的画卷。
按照部署,我市围绕山景线、海景线、红色线和环城带 “三线一环”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个示范区,其中“苹果部落”是片区之一,以五十一号农场现代果园为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养生、健康养老等项目,建设成“都市中的果园,果园中的村落”,打造苹果全产业链田园综合体。
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初村镇田园风光。
群策群力规划“产城融智”
穿过初村镇北部蓬勃发展的工业区,向南再向西,拐入一条乡间小路,眼前猛地豁然开朗,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被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包裹着,山野间弥漫着丝丝缕缕又若有若无的白白雾气,一座座村庄散落其间,着实让人感到一份恬静。这里便是被称为高区“桃花源”的地方——初村镇“苹果部落”田园综合体。
由于初村镇“南部片区”位于米山水库的上游,属于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地,目之所及,一切都是一种自然和谐的原生态状态。看着眼前的美丽景象,“苹果部落”究竟是怎样一幅幸福图景?
根据规划,“苹果部落”主要分为农民社区、健康养生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综合旅游区,项目先期涉及小产、远庄及马石泊三个村。
“未来,这里将会有农民社区,有特色产业,有休闲场所,还有规模化的果园、苹果加工基地、采摘园和康养基地,真正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农村生态、生产、生活全面发展。”初村镇党委书记刘光耀说,在整个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初村镇一方面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庄,吸引市民前来生活创业。另一方面,统筹建设高品质的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以此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质加速。
10月28日,“产城融智”田园综合体高峰论坛在初村镇举行,邀请来自全国的十多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相关经验和创新思路,为初村镇构树产业扶贫开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出谋划策。
“专家学者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就投融资体制尤其PPP模式进行探讨,解决投资瓶颈问题,坚定了我们打造‘苹果部落’美丽田园综合体的信心。”刘光耀表示。发挥初村镇的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苹果部落”建设乘上快车。
跨界农民打造“苹果文化”
走进远庄村南千亩苹果园中,一位身材胖胖的人出现在眼前,他就是黄松,五十一号农场总经理。
“这是我们今年刚结的维纳斯黄金苹果和红富士,又甜又香,不久前在全市苹果擂台赛中还荣获一、二等奖呢,快尝尝!”很难想象眼前这位 “农夫”在2014年以前竟然是一家防水材料公司的老总,一个连锄头都不知道怎么拿的城市人。经过3年田间生活的洗礼,他现在说起苹果种植来,连当地很多农民都自叹不如。
2014年11月,51岁的黄松决定在远庄村另辟战场,投身农业,开创了五十一号农场。农场目前占地3000亩,拥有现代果园2000亩。整个农场分为现代果业展示区、节水灌溉示范区、大棚果蔬采摘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乡村观光旅游区五大板块。
在千亩苹果园中,工人们正忙着在果树间施有机肥。“今年是苹果树生长的第三年,从10月底开始一个月的盛果期,总产量达10万斤。”黄松说,作为头年果,头茬产量在计划之内,预计明年总产量将会达到200万斤。
随着全市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发展新部署,“苹果部落”中规划建设健康养老区,即依托五十一号农场,打造高端田园养生、健康养老基地,基地内提供生态环保的循环农业所生产的食物。
新规划为黄松建设农场提供了新方向。他开始研究如何发展“苹果文化”,打造生态观光体验旅游项目,为“苹果部落”建设锦上添花。
穿行在千亩苹果园内,不时发现一个个正在建设中的工地,一片热火朝天。正在农场中间位置建设的是苹果展示中心,一处占地2400多平方米的阳光玻璃温室。“在这里,游客可以吃农家饭,还可以买本地土特产。展示中心还计划搭建平台,引进一些民间手工艺制作课程。”黄松说,在采摘新鲜苹果基础上,他准备着手研制苹果酱、苹果派、苹果粥、苹果脆片、苹果酒等,并计划结合胶东本地特色,制作苹果大饽饽。让游客在农场,不仅可以体验苹果采摘,还可以亲手进行苹果相关产品的制作体验。
从苹果展示中心向西是动物乐园。孔雀步态娴静、大雁热情十足、白鹅畅游池中……动物乐园已初具规模,明年将陆续引进鸵鸟、羊驼、矮马等动物。
在农场中的制高点,正在建一处观景台,可俯瞰整个农场。向东望,果蔬大棚采摘区已经建成。为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农场还同步修建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旅游设施,预计明年5月可实现开园接待游客。
在农场的未来规划中, 黄松还要建造苹果博物馆和现代农业展示区,让更多的人知道威海苹果的历史文化,了解先进的农业知识,打造初村响当当的田园综合体。
美丽基因激活“乡味文化”
离开五十一号农场,汽车行驶在蜿蜒的乡间小路,时不时遇到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村庄。
70多岁的小产村村民张言松织的一手好苇编。 “俺村四周水沟里长满了芦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村里生产队就组织村民编苇席,常见的苇编有格纹席、三纹席、花席等,一度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张言松说。近几年,苇编几乎销声匿迹。
村里现在还有十多位老人懂得制作苇席的技艺,如今这一老手艺将在此次美丽乡村建设中被重新“唤醒”。“这些区域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其中小产村的手工编织、远庄村的胶东大饽饽等都是村庄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特别是远庄西瓜,声名远扬,都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里重要的乡土文化元素。”刘光耀说。
与小产村和远庄村相隔不远的马石泊村,有13个大小水库从北到南依次散落在村西,一片片水湾为这个村庄增添了几份乐趣。沿水湾慢行,远处青山如黛,眼前一湾碧水,不禁于宁静中生出几分畅意来。
“我们计划围绕这些水库打造马石泊垂钓园项目,建造叠加水景,目前正在加快进行清淤整治和绿化升级,栽植水生及湿生植物。”刘光耀说,目前已引入了第三方公司投资运营。在马石泊村,镇上还对接了我市新派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张延茹,将邀请她对马石泊村村民进行剪纸培训,打造威海首个剪纸文化村。
全方位激活每个村庄是“苹果部落”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计划在小产村建设苹果美食作坊、特色手工产品加工,并为儿童提供游乐和农事体验、农业科普、手工制作等,打造集购物、观光、游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区。
眼下,初村镇规划出三纵三横路网,其中龙马线已开工;镇上还组织专门人员多次对接了绿城集团、华阳集团等,推进招商工作,加快“苹果部落”建设步伐。
(高区新闻宣传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