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基层播报

[双岛街道]曲立庄:继父撑起孩子的一片天

说起“继父”、“继母”,总是让人想起严厉、刻薄等字眼,但双岛街道北山村的曲立庄,却刷新了大家对继父的认识。他自老伴去世22年来,独自一人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四个继子继女,用默默付出诠释了爱的真谛。

勤劳继父 起早贪黑建新家

2月16日一大早,家住双岛街道北山村的曲立庄像往常一样,6时左右起床开始了他平常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已经72岁的曲立庄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厨房为一家人准备早饭,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22年。“老伴去世后,每天早上都是我做早饭,这样儿子儿媳就能多睡一会儿,他们平常上班太累了。”曲立庄说。
听着曲立庄对儿子充满疼爱的语气,很难想象,他口中的儿子竟和他没有半点血缘关系。那他们为何走到一起成为父子的?这一切还得从曲立庄的妻子张书敬说起。
    1988年,远嫁东北的北山村人张书敬打算和前夫带着四个孩子回威海定居,但在寄送行李回家途中,张书敬的前夫不幸因车祸去世。孤苦无依的张书敬带着4个孩子从东北回到了北山村老家,开始了异常艰辛的生活。
    1989年正月,家住初村镇东车门夼村的曲立庄,在别人的撮合下,与张书敬组成了新的家庭。
    当时就有人说曲立庄太傻:“张书敬家里这么多孩子,生活又困难,你跟她结合是不是疯了?”面对众人的不解,曲立庄却说:“我看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得太辛苦了,我想帮帮她。”
    从东北回来后,因为没有地方住,张书敬带着孩子一直寄住在亲戚家。曲立庄到北山后,努力挣钱希望能盖一栋新房。曲立庄原本有一辆拖拉机,没结婚之前,他靠拖拉机给人拉石头、拉货挣钱。结婚后,为了多挣钱,曲立庄天不亮就出去拉货,晚上很晚才回家,从未说过苦和累。
    1989年春天,曲立庄终于盖起了新房,完成了住进新房的夙愿。看着崭新的四间瓦房,张书敬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老曲,你为了我们娘几个真是受苦了,你真是个大好人。”张书敬说。
    曲立庄和张书敬刚结婚时,最大的孩子22岁,最小的13岁。起初,四个孩子有点儿拒绝接收曲立庄的父爱,尽量与曲立庄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不肯叫他一声“爸爸”。
    曲立庄从不勉强他们,他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真心对待孩子,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接受他的。每次发了工资,曲立庄总是想着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买好吃的,剩下的钱都交给张书敬,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
慢慢地,曲立庄的付出获得了孩子们的认同,四个孩子也由最初的陌生、戒备,变得愿意和曲立庄聊天亲近了,家里也逐渐有了笑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书敬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相继嫁人,他们经常回家探望曲立庄两口。平静而又幸福的日子,让曲立庄每天都充满了干劲。


曲立庄将村中垃圾送到垃圾清运车上

乐观继父 遭遇变故不退缩

幸福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曲立庄家就遭遇了变故。  
    1994年秋天,从外面干活回来的曲立庄回到家,发现张书敬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蜷缩在床脚,额头上布满豆大的汗珠。曲立庄吓了一跳,他赶紧将张书敬抱上拖拉机拉着去了医院。
    经医生诊断,张书敬患的是癌症,已经到了晚期。这个消息对于曲立庄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此时的曲立庄虽然心里非常难受,但他强忍着悲痛,一直安慰张书敬让她不要担心。
    除了面对心里的压力,曲立庄还要面对高额治疗费用。即便这样,曲立庄也没有在张书敬面前表现出一丝为难情绪,他一心只想着只要能把张书敬的病治好,花再多钱也值。
    天不遂人愿。1995年2月,张书敬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张书敬的离世让曲立庄一下苍老了许多。妻子走时,三女儿和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家里的全部积蓄都用于给妻子治病,还欠了几万元的外债,已经一贫如洗。
村里有人开始议论,这个“外来的父亲”很可能要离开,两个孩子也开始为这个家担忧。看着两个愁眉不展的孩子,曲立庄坚定告诉他们:“你们放心吧,只要有我在,咱这个家就不会散。”
    为了尽快还清欠债,也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已经50多岁的曲立庄到处打零工,只要一听说哪里给的工资高,曲立庄不管多脏多累,总是抢着去干,那些年他没有休息一天,没有睡过一个午觉,就算到了晚上也仅仅睡4到5个小时就立马出去工作,睡觉休息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奢侈。最终,曲立庄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将欠债还清。
    1996年,三女儿到了结婚的年龄。看着日夜劳累的曲立庄,三女儿告诉曲立庄,她出嫁时一件嫁妆也不要,她不想继父为她太操劳。看着懂事的三女儿,曲立庄心里很欣慰。“孩子,结婚是大事,咱不能凑合,别人有的咱一样也不能少, 我一定把你风风光光地嫁出去。”曲立庄说。
    说到做到,三女儿结婚那天,电视、沙发、洗衣机……曲立庄为女儿的嫁妆准备得一应俱全。曲立庄的做法,让全村人翘起了大拇指。“看看人家这继父当的跟亲爹一个样。”
    看着三女儿开开心心地嫁出去,曲立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我也没多大本事,孩子们跟着我也没少受罪,我能满足他们的,一定尽全力满足。”曲立庄说。
    转眼到了2003年,小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此时的曲立庄已经58岁,为了给儿子办一个体面的婚礼,他仍然坚持四处打工攒钱为小儿子收拾新房,张罗婚事,让小儿子风风光光地将儿媳娶进门。
    如今,72岁的曲立庄已经当上了爷爷,孙子已经13岁了。曲立庄也没有闲下来去享清福,他现在是村里的保洁员,负责打扫村里的公共卫生。曲立庄总说孩子们对他都很好,很孝顺,可他的子女逢人却说,是“爸爸”给他们撑起了一片天。

善良继父 照顾叔叔不言弃

28年来对继子继女的无私大爱,让曲立庄获得了乡亲的交口称赞。然而,多年来,曲立庄像供养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供养着自己的叔叔,对叔叔的不离不弃让曲立庄在方圆十里有口皆碑。
    曲立庄出生刚六个月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他三岁时,母亲也因病去世。父母双双离世,让幼小的曲立庄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幸运的是,曲立庄的叔叔曲恩芝待曲立庄如亲生孩子一样,宁愿不娶妻,也要把曲立庄抚养成人。
一转眼,曲立庄长大成人,可是曲恩芝却老了,还患上了严重眼疾。为了给叔叔治病,曲立庄带着叔叔跑遍威海大小医院,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叔叔恢复视力,但收效甚微。常年的治疗,花光了两人的积蓄,也耽误了曲立庄成家立业。期间,也有人给曲立庄说媒,可对方一听曲立庄身后还有一个“拖累”,便面露难色。曲立庄得知对方的心意,当下就说:“我是被叔叔带大的,这个恩情不能忘,如果接受不了叔叔,那也没有谈下去的必要。”
    1989年曲立庄搬来北山村时,也带着叔叔一起到了北山村。28年过去了,曲立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顾叔叔的饮食起居。每天给他洗衣、提醒他吃药,还不断变换花样煮些叔叔爱吃的可口饭菜。冬天,曲立庄还亲手为叔叔缝制棉裤。
在曲立庄的言传身教下,儿女甚至连孙辈都对叔叔十分孝顺,尽量多抽时间陪伴老人。曲恩芝说,每个月孩子都会带他外出理发,给他买新衣服。晚辈们还利用节日放假,用小车载他去市里转转。每逢老人生日,家里都要摆宴为他祝寿。
    “小庄就跟我亲生的一样,我这些年多亏了小庄,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没了。”说起曲立庄对他的照顾,曲恩芝热泪盈眶。 


曲立庄(左)在帮助叔叔穿衣服

(高区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