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脊柱内骨科产品,可以和国外高端产品相媲美;生物活性骨科材料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近几年,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通过生产流程改进、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及物联网系统的引进,成功实现了产品生产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推进,研发出的拳头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降低了产品价格,造福百姓。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景。 资料片
研发拳头产品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围绕自主创新,威高骨科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树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努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创新环境,以最大的诚意让高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干事,通过释放人才红利,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回国后受聘于威高骨科的留美博士邬春晖,归国前在美国三大脊柱中心——双城脊柱中心担任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培养了来自全世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优秀骨科医生。受聘于威高骨科后,他先后帮助威高骨科建立完善了产品生产线的检测控制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骨科产品研发工程师,开发了新型脊柱内固定产品premier5.5,该产品上市后得到骨科业界的高度认可,被解放军总医院、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评价为可以和美敦力高端产品相媲美的脊柱骨科产品,目前该产品已经获得了美国3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及美国FDA的产品准入证书。
骨水泥产品是威高骨科未来的拳头产品之一,它的研制成功将给国内关节置换术及骨质疏松患者带来福音。而骨水泥技术的突破少不了一位背后功臣——吕维加,他是香港大学教授、泰山学者。目前,他担任威高骨科的研发顾问。在吕维加的带领下,威高骨科已开发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物活性骨科材料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产品价格,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威高骨科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项目合作、共建科研机构、专项技术合作、课题委托、人才联合培养、实验室共享、专家顾问聘请等合作方式,威高骨科同解放军总医院、协和医院、西南医院、西京医院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2016年威高集团申报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威高骨科牵头1个、参与10个,占到总申报量的一半,为威高骨科后期的项目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威高骨科始终把科技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作为延续企业生命的首要任务。技术开发中心现有各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15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所占比例超过90%。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技术中心产品开发全部采用CAD辅助设计和三维设计软件,实现网络通讯和资源共享,可以在内部以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技术中心近年来共开发新产品20多种,申请专利20多项。
引进高精尖设备 新建关节产品生产线
我国是骨科材料制品制造大国,骨科制品生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的骨科治疗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主流市场基本被进口品牌所占据。由于进口产品价位居高不下,产品规格及技术设计难以满足国内医生要求,也不符合中国病人骨骼特征的需要,开发高端、高质、高效适合中国骨病患者需要的人工关节产品是大势所趋,这为国内发展自己的骨科产品提供了商机。
在这个大背景下,2015年威高骨科上马了“海星牌”高端关节项目,投资1.96亿元,新建关节产品生产线,采用世界领先的加工中心,如瑞士的威力铭、五轴工具磨,日本森精机加工中心,瑞典阿卡姆3D打印机等高精尖设备,弥补了公司在高端关节领域的短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7.5万套关节系列产品,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厂房改造及设备投资正在按照计划进行,先期上市的“海星牌”高端关节仅半年就进入解放军总医院等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赢得了良好口碑。威高骨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国人就可以用到民族企业生产的媲美国外厂商的关节产品,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一半,为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进军资本市场 短期内实现飞跃式增长
2016年,威高骨科和广发证券合作,筹划了国内H股分拆和借壳上市、定向增发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资本运作方案,成功在深交所、证监会实现了资料备案,目前资料审核正在积极进行中,有望在今年二季度得到证监会的批准。资本市场的运作会给威高骨科带来足量的资金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支撑公司在骨科行业横向和纵向的重组并购,拓展发展空间,短期内实现飞跃式增长。
着眼于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需要,威高骨科内外兼修,不断创新突破,以打破国外垄断,造福国内患者,振兴民族骨科为己任,在推进骨科产品智能制造之路上勇毅笃行。
(高区新闻宣传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