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时政要闻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深入群众大走访】文化惠民 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近年来,高区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力度,通过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城市书房、社区(农家)书屋、流动图书车等文化设施,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等惠民工程,举办文化演出、文化培训、文化作品展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居民多元文化需求。

   全面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对照全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采取区、镇街、村三级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完善,新建了柴峰、北宅库、远庄、小馆等10个文化中心,对田村、槐云、寨北等其他村居活动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图书阅览室、舞蹈室、培训室、棋牌室等功能活动室建设,做到制度、标牌上墙,活动记录完整。2016年,高区64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顺利通过全市考核验收。2017年,全区继续对10个基层综合文化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达到文化中心建设全覆盖,有效提升全区文化设施的档次和水平。
 

   继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15分钟阅读文化圈。针对我区没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现状,充分发挥电子借阅机和流动图书车的功能,在各镇街便民服务大厅安放电子借阅机5台,在区内11处企业、社区人流密集场所停放流动图书车,年接待读者量近万人次。今年,为给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根据《威海市全民阅读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今年我区将建设2处城市书房,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书房选址已经完成,分别位于高新花园小区北门2号楼1层和金海滩海水浴场依海嘉园小区门市房。目前,正在进行书房内部装修设计,待通过市级验收后开始正式装修,计划9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深入开展文化精准帮扶,解决文化设施均衡化问题。 对初村、双岛文化设施及文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出台《关于对高区农村开展文化精准帮扶的工作方案》,针对农村文化广场缺乏照明设施、文化活动器材损毁严重、演出服装缺乏等问题,争取区财政资金40多万元,为初村、双岛42个村居农村文化小广场安装广场照明灯,购买大鼓、腰鼓、锣、镲等活动器材近1300件,定制文化活动服装1260余套,极大满足了贫困村居群众文化活动需求。
 
 着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擦亮区域文化品牌。在春节、端午、仲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辖区居民开展蒸饽饽、做月饼、包粽子等“邻里节”文化活动,庆祝“我们的节日”。同时,每年5-10月,举办“瀚海情”广场文化活动,擦亮文化品牌。今年,以纪念建市3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大活报”民俗表演、“扬帆领航 高区先行”诗歌大赛、“争当领航者 青春建功业”大型文艺演出、“美丽威海 诗意高区”诗歌朗诵会等文化活动10多场次。6-9月份,将组织举办全区合唱大赛和“幸福高区舞起来”第四届舞蹈大赛,用高水平的文化赛事活动调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村居的积极性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11月份,还将挑选全区优秀文艺节目举办威海市农村(社区)文艺汇演高区专场,鼓励基层进行文艺创作。
 


 
精心组织“送戏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为群众送去文化福利。充分调动区内庄户剧团等文化团体力量,编排出优秀的吕剧、京剧剧目,由区财政投资2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演出的方式,举办送戏下乡活动,将40场区级优秀的戏剧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结合市级34场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圆满完成 “一村一年一场戏”的工作目标。同时,继续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为偏远的农村放映公益电影684场。
 

 
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培训,提升区域文化水平。根据区内实际,每年组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辅导员培训4场次,针对如何开展基层文化服务技能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村居文化服务场所的使用效能。邀请市群众艺术馆、老年体协专业老师开展广场舞、腰鼓等培训6场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人员近500人次,我区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不断提升。
 
 

 
(高区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