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威海高区党政考察团马不停蹄赶赴南方考察学习的第二站——浙江嘉兴科技城,对标学习嘉兴科技城管委会公司化管理体制,以及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两家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模式。
嘉兴科技城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浙江省四大创新平台之一,创建于2003年,一期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2003年底,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支持和见证下,争取到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落户,迈出了建设嘉兴科技城的第一步。2004年,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落户。自成立以来,嘉兴科技城始终致力于不断深化创新驱动推进平台建设、加快高端人才集聚,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省校合作模式和科技城的发展模式在2014年5月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肯定。
2015年底,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复同意嘉兴科技城扩容升级,科技城区域面积由3.65平方公里扩容至29.5平方公里,并以打造 “省校(院地)合作示范区、接轨上海先行区、科技改革试验区、成果转化孵化区、信息经济集聚区”为战略定位,以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为主线,突出大院名校招引、“双招双引”、平台建设、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2017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22亿元,增长23%,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2亿元,增长21.1%;迈入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行列。
考察路线
❶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浙江省、中国科学院和嘉兴市共建。研究院引进中科院24家研究所,在嘉兴共建了25家工程中心、3个专业研究所、1个公共测试平台和3个产业创新联盟组成,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院地合作平台。研究方向和领域: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现代农业、检验检测和工业设计。 2017年成果转化新增产值115.63亿元,创利税16.11亿元。以成效最大、合作项目和经费最多、人才等综合实力最强,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每年授予的全国唯一的“院地合作一等奖”。2008获科技部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科技计划先进服务机构”。
❷嘉兴科技城展示馆•智立方
嘉兴科技城展示馆•智立方是嘉兴市重点打造的人才创新创业综合体,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该项目总投资1.25 亿,总建筑面积为12512平方米,是集人才交流、技术交易、产品展示、项目路演、行政审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下设审批中心、服务中心、评估中心、交流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展示中心、路演中心七大中心。此外,星耀南湖创新发展院、红船服务总联盟、科技大市场、人才服务银行等一批机构已正式入驻嘉兴科技城展示馆•智立方。该展示馆位于嘉兴科技城的核心区域,周边有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清华浙江柔性电子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人才公园、人才俱乐部等一大批科创资源,为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片创业创新的乐土。
❸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
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嘉兴)成立于2017年,是由嘉兴市人民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嘉兴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
未来院整合高校、政府、产业等多方资源,实践“一院一园一基金一峰会”的新型创新创业模式,融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为一体,开展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工作。未来院围绕未来媒体、未来智能、未来生命三个方向,致力于关键技术应用研发、新型创新产业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链集群加速,探索新经济产业形态,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助力嘉兴成为国际相关产业的“领跑者”。
2008年,“基于网络融合的流媒体服务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新一代立体视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❹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精神联合组建的研究机构,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研究院坚持科技研究,坚持产业发展,以清华大学科技、人才为依托,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为更好地发挥清华大学服务社会职能,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努力打造“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共同体,成为省校合作的桥梁,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平台,成果转化的基地。
考察感悟
高区科技局副局长(主持工作)兰涛:嘉兴科技城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已成为浙江省的创新新引擎、创业新乐土、人才新高地、产业新平台,经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等方面狠下功夫,做足功课,赶超一流,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