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时政要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贫困户的帽子早扔到九霄云外了”

凌晨五点半,屋外飘起了雪,都基珍推推身畔的老伴儿张立信,一骨碌起来就钻进厨房。荠菜饺子头一天晚上已包好,添上一把柴就下锅煮起来。胖胖的饺子在锅里咕咕翻滚,再切一点腌萝卜干儿……灯光透过氤氲的雾气照下来,映照着她额头上的汗珠。

“中午到了点儿就吃饭,别傻呵呵的饿着自己。”把保温壶塞进老伴儿怀里,都基珍不忘叮嘱几句,张立信憨憨一笑,想说点啥又嘟哝不清楚,一转身就走进了风雪里。


都基珍在分拣苹果


都基珍今年65岁,是高新区初村镇马石泊村村民。原本,靠着家里的五亩地,两口子都是勤快人,年底返还点口粮,生活虽然紧巴巴的也过得去。

2007年3月,儿子结婚,在青岛工作,操劳半辈子的老两口终于能歇歇了。当年10月里的一天,张立信去羊亭赶大集,半道上被一辆集装箱车撞了,脾裂、脑震荡、12根肋骨齐断……在医院躺了58天,花费13万元医药费,家垮了,都基珍一夜白头。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家里的光景就一年比一年坏,看着以前爱说爱笑的老伴儿变得沉默寡言,都基珍的心就像掉进了深海。不久后,都基珍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帮扶政策。刚强了一辈子的老两口坐在自家火塘旁,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扣个贫困户的帽子有啥光彩?”

可就算是以前,守着这几亩地又能干啥,每亩地一年除去成本费用,实际到手最多不过500元,靠着这钱还补不上家里的窟窿呢!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2014年,村民都勇叩开了张立信家的门扉:“别在炕头上闷着了,家门口就有好活计,正缺人手!”

“啥时候去?”张立信劲头一下就上来了,穿上布鞋就冲出了家门。

“咋让我遇到这好事呢?”张立信一打听,原来是距村西三里地成立了个“五十一号农场”,而且老板黄松点名要招聘周边村子的农民。

疏花、疏果、套袋、摘袋……可忙坏了张立信,每天都起早贪黑。下苹果的季节雇工最高时达到400多人,都是附近远庄村、马石泊村、小产村的村民,大家伙一起干活,一起拉呱,那叫个热闹。

都基珍最开心的是每天听老伴儿讲农场里的趣事儿:“这是我们今年刚结的维纳斯黄金苹果,又甜又香。”“今年又建成了10多个果蔬采摘大棚。”“新建的动物乐园,有孔雀、羊驼、矮马,才这么高……”

老头子的精气神儿全回来了,边讲边用手比划着,手舞足蹈,听的都基珍心里痒痒。

就这样,都基珍一家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去年,全市集中建设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田园综合体),马石泊村和周边的村庄抱团发展,共同组成了我市单体面积最大的“苹果部落”田园综合体,农场也成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果业、乡村旅游、果业加工三产融合,全面开花。

同村的好姐妹潘永玉、马玉凤早就来了,看着这大好的前景,都基珍终于做了决定——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她也加入农场,风风火火干了起来。“贫困户的帽子早扔到九霄云外了,现在我和老头子加起来一年能挣四万元多,在梦里都会笑出声来!”都基珍笑着说。

去年农场苹果产量在300万斤左右,2万多名游客前来游玩,直到年关将近采摘游仍有余温。顾不得置办年货,热心的老两口决定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不,张立信在动物乐园里忙得不亦乐乎,都基珍在阳光大棚对着一箱箱苹果挑拣、分类、包装,麻利干脆:“个个都要周周正正的,和挑帅小伙子一样。”她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彩。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