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公示公告

【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更重要!新型肺炎疫情下,心理干预必不可少!

近期随着疫情的持续爆发,武汉封城,口罩、护目镜断货,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信息,民众恐慌情绪增加。“钟南山院士被感染了”、“武汉小汤山医院将停工”、“武汉市某医院存在尸体无人处理情况”、“北京将因疫情封城”等谣言广泛传播......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出现围堵鄂A拍照私家车、湖北同学回乡信息被泄露等过激行为。这些行为无不加剧社会恐慌甚至将“抗疫”变成“恐鄂”。针对当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在对抗疫情的同时做好自身的心理防护呢?

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确诊患者

(一)隔离治疗初期

心态: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攻击等。

干预措施:

1、理解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做到事 先有所准备,不被患者的攻击和悲伤行为所激怒而失去医生的立场,如与患者争吵或过度卷入等。

2、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应当给予心理危机干预,如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正面心理支持、不与患者正面冲突等。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

3、强调隔离手段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患者,同时是保护亲人和社会安全的方式。解释目前治疗的要点和干预的有效性。

原则:支持、安慰为主。宽容对待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

(二)隔离治疗期

心态:除上述可能出现的心态以外,还可能出现孤独、或因对疾病的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

干预措施:

1、根据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客观如实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2、协助与外界亲人沟通,转达信息;

3、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所有行为;

4、尽量使环境适宜患者的治疗;

5、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

原则:积极沟通信息,必要时精神科会诊。

(三)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

心态:濒死感、恐慌、绝望等。

干预措施:

镇定、安抚的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轻症状。

原则:安抚、镇静,注意情感交流,增强治疗信心。

(四)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心态:恐慌、不安、孤独、无助、压抑、抑郁、悲观、愤怒、紧张,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或不重视疾病等。

干预措施:

1、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取信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

2、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健康饮食和作息,多进行读书、听音乐、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沟通及其他日常活动;

3、接纳隔离处境,了解自己的反应,寻找逆境中的积极意义;

4、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

5、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等。

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二、疑似患者

心态: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

频繁转院等。

干预措施:

1、政策宣教、密切观察、及早求治;

2、为人为己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

3、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

4、使用减压行为、减少应激。

原则:及时宣教、正确防护、服从大局、减少压力。

三、医护及相关人员

心态: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干预措施:

1、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晤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

2、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

3、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的联络交流。

5、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 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 2 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

6、如已发生应激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

员帮助。

原则: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

四、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

心态: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

和居家观察等。

干预措施:

1、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配合居家观察;

2、正确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释放紧张情绪。

原则:宣教、安慰、鼓励借助网络交流。

五、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

心态: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

干预措施:

1、知识宣教,消除恐惧;

2、及早就诊,利于他人;

3、抛除耻感,科学防护;

原则:解释劝导,不批评,支持就医行为。

六、易感人群及大众

心态: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干预措施:

1、正确提供信息及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

2、交流、适应性行为的指导;

3、不歧视患病、疑病人群;

4、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饮酒、吸烟等);

5、自我识别症状。

原则: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威海市:0631-5960166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