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威海高新区随“疫”而动,快速反应,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医疗器械)的资源优势,第一时间组织辖区30多家企业或转产扩能,或研发新产品,迅速打响一场医疗物资保障攻坚战。短短时间内,形成了涵盖熔喷布、口罩、平面口罩生产机、防护服、防雾面罩、消毒机、体外诊断试剂、红外线测温仪、生物疫苗等防疫物资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国家级产业基地力量。
靠科技抗击疫情,靠产业发展经济。高新区精准施策,科学调度,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赞誉: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专门发来感谢信;山东省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将“聚焦龙头企业、产业链动、一体服务,推动实现产业链企业全线复工”的威海经验,作为全省两个典型之一,被在全省刊文推广;美国惠普总部两次给山东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对威海、高新区推动惠普产业链在中国最早复工而“付出的积极努力和高效举措”一再表示感谢。
一封信!来自国务院的诚挚感谢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连发四封感谢信,对区内企业威海威高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和威海迪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山东5家企业表示诚挚感谢。信中诚挚表示,感谢企业识大体、顾大局、有责任、强担当,自觉服从国务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统筹调配,积极挖掘潜力扩能扩产,努力克服物流不畅等困难抓好原材料供应和生产组织,保质保量完成国家下达的调拨任务,为打好医疗物资保供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威高防护服生产车间
迪尚集团已成为国家防护服生产基地
危情之下,龙头企业威高集团和迪尚集团率先彰显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威高集团接到转产医用防护服的任务后,服从大局、不计代价,紧急叫停即将上马的新项目,腾出净化厂房,仅用十天时间即正式投产,体现出威高集团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落实力。迪尚集团2月9日连夜调度指挥配置医用防护服生产线,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实施技术流程重构再造,同时紧急调配原材料、设备、工人,在高新区党工委的高效组织下,从开始申报到迅速组建全新生产线仅用了24小时!截至目前,迪尚集团已出货70万套防护服,日产能达到3.5万套,成为国家重点防护服生产基地之一。
30多家!科技企业随“疫”而动
疫情面前,高新区党工委、管委精准判断,科学调度,近30家医疗科技企业纷纷响应,快速行动,疫情催生的应急产业链条快速成形——
在威海盛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干净无尘的车间内,从正月初八即开工的4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行,60多名工人两班倒,加紧赶制医用外科口罩。每天生产的口罩数量上报山东省信息平台,由省里统一调拨。
正月初八,盛洁公司即加紧生产口罩
不仅盛洁医疗,威海恒瑞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威海锦富信诺精密塑胶有限公司、威高医用材料、联桥集团全面投入到口罩生产中,快速形成每天50多万只的产能,为抗疫提供最切实的保障。
高新区不仅有5家口罩生产企业,还有3家口罩机研发企业。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内的威海福瑞机器人有限公司,短时间内就完成了高速平面耳带式全自动平面口罩机的设计、整个生产链条的搭建,口罩机已销往韩国等地。威海龙升精密器械有限公司适时增设口罩机的研发项目,研发的有平面一拖二口罩机、KN95口罩机和KF94口罩机,最快的一款设备一分钟可以生产500个口罩。威海信诺威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专门投入人员研发口罩机,3月初,第一台平面一拖二口罩机交付使用,目前已收到全国各地10余台订单。
无论是疫情防治,还是企业复工复产,体温检测都是重要一环。威海晶合数字矿山技术有限公司,结合自己掌握的红外热成像和智能传感等技术,快速研发生产了系列红外测温产品,已应用于学校、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00多家单位在使用晶合数字出产的测温产品。2月10日企业复工后,我们很快生产出样机,到现在已经过5次迭代升级。”晶合数字总经理王日东说。
全国已有700多家单位在使用晶合数字生产的各种红外测温仪
老牌电子企业北洋电气集团集中技术力量,新研制开发了立式人脸测温一体机。区别于普通的测温设备,它可以在戴着口罩的情况下精准识别人脸,准确率高达95%。只要提前录入员工信息,企业就可以全面掌握各个时段员工出入情况及体温是否正常。
北洋电气生产的立式人脸测温一体机,戴着口罩也能精准识别人脸
针对新冠病毒引发的炎症、心脏损伤所需检测,威海纽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力量快速生产出心梗三项、白介素-6、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体外诊断试剂,通过顺丰快递,不计成本,全力支援湖北。同时,该公司还加大研发,已研制出针对新冠病毒直接诊断试剂小样,目前正在进行审批中。
纽普生物已研发生产多种体外检测试剂
防护面罩对防护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尤为重要。威海人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医疗事业部创新研发,研制出用于面部隔离的双面防雾高清面罩,同时积极整合行业力量,实现产品量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合机电生产的双面防雾高清面罩
阻击疫情,防毒、消毒至为关键。各种智能消毒设备生产,高新区也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雷尼根吊顶式空气杀菌消毒器的生产线分外忙碌。这是我国第一款可全天候24小时进行循环消毒并带照明功能的吊顶式空气消毒产品。“目前,包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内的全国各地30多家医院启用了该设备。”威海东兴电子董事长徐兵介绍说。威海柏林圣康空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吊顶式空气循环消毒器,在密闭空间消毒时可以实现人机共存,对人体没有伤害。威海艾佳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和消毒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消毒防护效率。
东兴电子生产的吊顶式空气消毒器,已在全国30多家医院启用
柏林圣康生产的制氧机和吊顶式空气消毒器
艾佳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左)和消毒机器人(右)
信诺威生产的测温消毒一体式防护通道,广受学校、企业等人员密集单位欢迎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多家企业为疫情防控开发了新产品。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突发事件时沿海岛屿物资补给海空协同无人应急系统》项目,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沿海岛屿应急物资无人运输补给问题,并杜绝不同地区人员的相互接触,尽可能减少病毒传播。威海天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智能测温无人车、智能送货无人车和智能消毒无人车,目前正在进行部分产品的加工。
特殊条件下沿海岛屿应急物资无人运输方案
此外,威海恒瑞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自灭菌卫生材料,威海恒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的口罩包装袋等已纷纷投产;威海少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用口罩,威海海格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喉科检查治疗即将投产;威海皓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口罩原材料熔喷布,优先保障区内口罩生产企业,携手齐心全面助力疫情防控。
皓铭生物生产的熔喷布优先供应区内口罩生产企业
2月21日,威高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生物医药工业园,主要发展三个项目,其中的生物疫苗制药项目主要发展一类新药、创新型药品和重组蛋白类药物,拟生产4个疫苗产品、4个基因工程药品和干细胞治疗药品,项目将填补山东无疫苗生产企业的空白。
据统计,目前,高新区有30多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从研发、材料、装备、产品形成一条完整链条,防疫产品品类齐全,自成体系,产业链条内企业相互协作,合力为抗击疫情贡献高新力量。
作为威海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威海高新区集中了全市95%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贡献了全市25%左右的工业产值。其中,重点打造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是医疗器械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以来园区新引进40多个高端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主要生产医用高分子材料、诊断试剂、骨科植入材料、医疗电子设备等8大系列高端医疗器械,是国内目前产值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监管体系最规范的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
24小时!一个崭新企业呱呱诞生
在这场抗疫战中,高新区党工委、管委始终与企业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积极做好企业的“保姆”,助力企业顺利快速复工复产。
早在1月24日山东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高新区即成立经济运行应急保障小组,及时监测分析、有效应对疫情防控期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调度督导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高新区将机关干部派驻到企业中担任驻厂员,一企一策,零距离服务,一对一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从注册到样品生产,仅仅用了24个小时,迪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诞生演绎了令人惊叹的速度传奇。“企业能如此快速落地生产,离不开高新区各级各部门的鼎力帮助!”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由衷赞叹。生产医用防护服需要洁净车间,短短两个小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就腾出一处1500平米的厂房;在营业执照办理过程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第一时间开启审批“绿色通道”,窗口工作人员分工协作,为企业实行全程代办,并实行容缺审批,两个小时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区市场监管局特事特办,帮助迪尚集团准备申报材料、样品送检,与省药监局联系,开辟绿色通道,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区经发局靠前服务,协调电业部门为新公司提供电力保障,威海供电公司连夜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凌晨时分顺利完成送电。在高新区各部门全力帮助下,迪尚集团防护服生产线快速投产,目前已出货70万套,正源源不断输送到抗疫一线。
威海盛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只是小批量生产口罩,并没有原料储备。疫情发生后,为了恢复生产,公司第一时间从全国调集熔喷无纺布等口罩原材料,但各方反馈由于春节假期最快也要十多天来料。了解这一情况后,高新区积极联络市工信局、山东省工信厅,多方寻找原材料,最终帮助企业从外地调来物资。1月31日晚9点半,满载着口罩生产原材料的货车到厂,2月1日凌晨一点,经过紧张调试,盛洁公司的口罩生产线开始快速运转。“区管委不仅帮我们协调原材料,还帮我们申请新型号口罩的生产资质,我们才能顺利恢复生产,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公司采购经理兰英表示。
提供防疫物资、畅通物流通道、专车接返外地员工……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高新区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力所能及地为企业扫除一切障碍。为有效破解疫情带来的资金难题,3月4日,高新区管委与威海市商业银行共同举行“抗疫情•金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合作签约仪式,携手为区内30多家企业提供20亿元复工复产专项融资,助力企业恢复产能和扩大生产。
高度赞誉!省委发文推广经验、美国惠普寄信表扬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高新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全市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外资企业、省市级重点项目”三个100%复工复产:2月8日,惠普产业链3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1万多名职工全面复工,是惠普在中国第一家复工复产的基地,美国惠普公司供应链全球总裁Antoine Simonnet和惠普公司打印机供应链总裁布莱恩•卡吉尔,分别向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发来感谢信;2月10日,全区146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2月20日,48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威海高新区“聚焦龙头企业、产业链动、一体服务,推动实现产业链企业全线复工”的威海经验,被山东省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在全省刊发推广。
4%!疫情之下的逆势增长
目前,高新区呈现出企业加快发展、项目加快建设的良好局面。数据显示,1—3月份,在严防死守疫情的前提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将实现4%的增长。眼下高新区正抢时间、赶进度,全力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场“攻坚战”,取得“双胜利”,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