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区动态

威海高新区打造特色载体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首批国家级双创升级特色载体终期绩效评价结果公布,高新区以优异成绩通过评价,获得1000万元的最高资金奖励,该评价分三年实施,加上前两年的补助,高新区已累计获得5000万元奖励。

在威海德生技术有限公司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威海吉威重症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师李丰滨正在办理生物相容性检测的手续,以前做这个检测,企业得到其他城市,费用大,周期长,自己建实验室,成本又太高,有了德生检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德生检测中心



威海吉威重症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师李丰滨:“这个检测全项做下来的话大概是14万元左右,因为省里的科技创新券政策,还有市里的千帆计划政策,实际上我们只承担40%的费用,也就是5万多。成本的降低,对我们研发创新,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激发。”

像德生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技术创新平台在高新区还有很多,省级以上的就有86家,近年来已累计为双创项目提供仪器设备共享、共性技术研发等服务近万次。

威海德生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屈宁:“市场推广,高新区管委通过大型设备仪器平台,还有千帆计划这两项补贴政策,让很多企业认识到我们公司。市场调研,高新区管委也会给我们反馈很多的数据,让我们更有侧重点。”



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也是在高新区搭建的双创特色载体上快速成长起来的企业。这里,一台价值1200万的机器人正在拆卸装车,准备发往武汉。从只有三四个工人,700米厂房,年产值不到一百万到现在拥有工人近百名,厂房上万平米,年产值近亿元,未来机器人只用了十年的时间。

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泽文:“一个是厂房,一个是科技扶持资金,科技局在一些研发方向上的指导,还有包括国外院校教授,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近年来,高新区狠抓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特色园区、项目建设,不断健全“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业园区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服务,形成了适应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完整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7家,其中国家级8家;科技孵化总面积达9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600家。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法春:“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双创‘升级版’特色载体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重点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创新发展和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全面加强科技资源支撑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双创载体在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上的新突破,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和创新活力。”(《威海新闻》)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