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高新区经济工作暨2020年度总结会议召开,回顾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工作,表扬先进,研究部署下一步目标任务,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突破创新,聚焦“1152”,推进“五区”建设,做优做强“西展新核心”,向着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收入再翻一番、实现“两个倍增”的宏伟目标加压奋进,昂首挺进全国一流高新区之列。区领导刘伟、柯学民、孙法春、丛建旭、赵林、侯成阳、王役兵、高明读、张强出席会议。刘伟讲话,柯学民主持。
刘伟讲话
柯学民主持
区直各部门、单位部分机关干部,镇、街道部分机关干部,驻区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工业企业、科技中小企业、房地产建安企业、商贸流通宾馆旅游业主要负责人,驻区高校、中小学校、医院主要负责人,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会议采取直播的形式,区直各部门、单位部分机关干部,镇、街道部分机关干部,各村居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负责人在6个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会议正式拉开帷幕。会上表扬了2020年度促进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纳税先进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单位和优秀双创载体、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企业、人才工作先进企业、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精致城市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和个人、平安高区建设先进单位、第四届高新区道德模范、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全区先进个人等。
刘伟为4家企业和平台颁发2020年度促进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
刘伟为2020年度纳税第1至第6名的企业颁奖
区领导为2020年度促进经济发展先进单位颁奖
区领导为2020年度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企业颁奖
区领导为2020年度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颁奖
区领导为2020年度精致城市建设先进单位颁奖
区领导为2020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优秀单位颁奖
区领导为2020年度先进个人颁奖
区领导与纳税先进企业合影
区领导与道德模范合影
刘伟首先代表区党工委、管委,向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高新区各项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企业、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随后,刘伟通过PPT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十三五”和一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2021年各项工作计划。他指出,“十三五”时期,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咬定“强化科技引领,实施工业倍增‘563’战略”不动摇,走出了一条“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双区合一”开发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营业收入“两个倍增”。在全市连续5年蝉联“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督导考核第一名;在全省159家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十位,其中投资强度全省第一、亩产效益全省第二;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排名第28位,4年前进10个位次、稳居第一方阵。
2020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区上下发扬越有困难越向前的亮剑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作风,乘风破浪、攻坚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各级各界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同心聚力、共克时艰,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完善防控链、畅通物流链、优化服务链,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3个100%”复工复产,经验做法被省委两次刊发推广。支持和引导威高、迪尚、联桥等30多家企业迅速转产扩能,形成完整的防疫产业链,建成国家重点应急物资保障基地。主要经济指标领先优势持续放大。2020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6.4%,对全市贡献度达到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全市第一,“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72.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43%。全区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比重达到66%,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这一年,蓄力突破、逆势上扬,发展质量和后劲全面跃升。冲击新目标企业加速膨胀,威高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又前进了6位,获批“医疗器械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惠普产业链新引进实施项目4个,捷普二期、香港亿和、韩国帝吉可、韩国奎科等实现投产,加速整合国际国内产能,A4打印机出货量增长20%以上,A3智能复合机的订单排到2021年年底,激光打印机整机产能突破1000万台;迪尚集团疫情中化危为机,累计出口10亿支口罩、600万套防护服,利润实现翻番增长。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千帆计划”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数量递增。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个,新获专利授权1994件,全市第一;国家级创新创业升级特色载体获得科技部、财政部最高评级,获得足额资金5000万元,全省第一。重点项目加速推进,13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占年度计划178%;3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占年度计划130%;18个项目实现投产,项目数量、项目进度、投产进度均居全市首位。
这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构建了管理运行新机制,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平稳有序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代表威海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区设立外商投增资项目61个,其中总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2.48亿美元、增长23%,产业项目占比达80%。引进内资项目2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0个,高新技术项目占比达到78%。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品牌价值604亿元,位列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第一名。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7人,创历年之最,数量全市最多。入选省“外专双百”计划2人、齐鲁系列人才工程4人,全年共引进青年人才2900多人,荣获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年,投入最多、标准最高,精致城市建设变化最大。投入31亿元集中力量解决事关百姓生活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问题。高标准完成36条主次干道和35条背街小巷的道路升级改造;全长6.8公里的西部环山路(高区段)改建工程全面完成,打通3条“瓶颈路”,2座过街天桥建成通行,古寨西路下穿通道顺利通车。在全市率先启动“拆围建绿”工作,新建华田体育公园和6个“口袋公园”,新改扩建停车位8000多个,359处不精致、不精细的问题点位100%完成整治,投入8000万元系统改造9个老旧小区。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欧乐坊”风情体验街建成运营,威高水上乐园对外营业,打造24公里的滨海步道,高标准对双岛湾进行生态整治修复,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亮化工程。全区实现“进驻红色物业、引入物业企业、成立业委会”三个100%全覆盖。
这一年,社会和谐、人心安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持续把教育列为民生“一号工程”,投入1.5亿元高标准建成科技小学,新增学位1350个,全区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投资7亿元的山大实验学校已部分封顶,可容纳90个教学班;普惠性幼儿园普惠率达到91%,教育满意度持续提高。与威海市中心医院联手打造了高区利民医院;新建4处农村老年餐桌、2处城市社区食堂、1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全市第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率先完成全域脱贫攻坚任务。马山社区、恒山社区、千山社区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一次办好”事项占比100%,可全程网办率达到98%,对审批事项进行精简优化,时限压缩60%。
这一年,强基固本、守正笃实,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政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连续四年获评“国家高新区综合影响力领先奖”;“拆解八千零部件”精神被市纪委列为“清廉之路”新时代担当作为打卡地;“24小时建成医用防护服工厂”被央视等大报大台播发。社区工作活力激发,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取得明显成效;设立工业、科技、建设3行业党委,威高集团和联桥集团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被列入省级培育点。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解决了一大批百姓关注的问题,干部精神面貌更加焕然一新。
刘伟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全省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是全市“三年实现大变化”的决胜之年,也是我区建区30周年“而立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全区“十四五”发展目标定位为“1152”。即:咬定“西展新核心”1个定位,坚持“强化科技引领、实施工业倍增563”1个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开放合作试验区、精致城市样板区、和谐稳定模范区”5个区,到2025年工业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较2020年翻一番,再次实现2个倍增。
为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全面落实省委“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和市委“五化排头兵”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开放合作试验区、精致城市样板区、和谐稳定模范区”,以优异成绩在全国高新区、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争先进位。
刘伟强调,打造“五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威高、迪尚、联桥、光威整合全行业资源,牵头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加20家、保有量突破400家。加快推进“1+4+N”重大平台,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主体大楼、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再争创一批高端试点和平台;完善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功能,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科研楼投入使用。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校企双向实训基地,聚焦产业和项目培养引进各类人才,提高威高杯、迪尚杯、北洋杯、光威杯等国家级创新赛事的层次和影响力,打造高水平招才引智平台。
二是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不动摇,推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时尚设计制造、新材料及制品、智能装备五大产业集群持续发力。推动冲击新目标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16家入库企业和19家后备企业推进实施总投资83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6.8亿元,冲击新目标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总量突破1200亿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计划实施14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1亿元,其中省级重大项目5个、总投资17.8亿元;实施40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45亿元。
三是打造开放合作试验区。拓展国际国内合作空间,深耕日韩、拓展欧美、提升港澳台,积极融入RCEP合作,不断拓展与东盟“10+3”国家合作;巩固A4打印机产能、提升A3智能复合机产能、引进页宽打印机产能;瞄准国内“500强”、央企、链主型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拓展内循环,引进3-5个央企大项目。构建招商引资新机制,成立“双招双引”攻坚指挥部,完善“专职领导、专业团队”工作机制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跨部门横向联通的审批服务流程,以更大力度简政放权、流程再造,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代办、帮办服务。
四是打造精致城市样板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新建、改造提升道路36条段,改造人行道26万平方米,改造管网20条段、70公里。加快推进环山路-古寨西路匝道工程、大连路东延工程、环海路道路工程(哈工大段)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再打通2条“断头路”。提升城市内涵,启动世昌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打造“樱花大道”;实施人行道板改造工程,高标准实施火炬八街、环山路、海岸线步道整治等项目;做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开展埠前河生态整治工作。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将重点地块列入攻坚突破台账,加大盘活低效闲置地块力度,对28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惠及群众1.66万户,3年时间完成上级要求的5年任务。
五是打造和谐稳定模范区。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作风大改进行动,重点抓好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山大实验学校、威高-奥兰多国际专科医院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4处“口袋公园”、4处社区食堂和老年餐桌、整治12条背街小巷等。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道路交通、渔船管控、安全生产等工作,确保不出纰漏。
刘伟强调,做好明年的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上下要勇于解放思想,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学懂弄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与开发区紧密相关的经济、产业、招商、金融、建设、法律等知识,要学深学透,开阔眼界提高标准,人人争当行家里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谋划推动发展。要强化系统观念,推进工作突出全局性,思考问题突出整体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正确处理点与面、个体与整体、部门与全局的关系,提高站位,主动担责,自觉在整体中找准位置,齐心协力干事业,同频共振谋发展。要倡树实干作风,各部门、单位都对照全区总体部署,拉出单子、变成项目、拿出真招实招,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措施要实,考核要严,作风要硬,节奏要快,把工作干的又好又快。
刘伟强调,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篇章正待描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乘势而上干事创业,奋发进取开拓新局,不断在全国高新区、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鞠慧亮、谢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