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中,高新区在学习借鉴先进区市经验基础上,结合信用“五进”深化推进,立足区域特点进行消化吸收,创新推广应用,推动了全区信用体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坚持以信用宣传为切入点。以信用管理赋能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为目标,广泛推行“信用+自我管理”,加强“美好生活·诚信相伴”主题系列活动常态化宣传教育,发挥“小诚说信”、微信公众号、村居微信工作群等载体优势,重点加强典型案例分析、电信网络诈骗、《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和信用知识等方面宣传;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星期六”、党员干部“双报到”等时机,发放信用知识宣传材料,并进行信用知识现场宣讲,让信用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规范和约束了居民的道德诚信行为,自觉管理好个人、管理好家庭。
坚持以创新活动为载体。广泛推行“信用+志愿服务”,实施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动认领服务项目,长期坚持环境整治、垃圾清扫、绿地保养、文娱演出、疫情防控、治安巡查等公益活动。同时,实行信用与道德“联姻”,广大群众按照公民“四德工程”建设要求,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都坚持主动去做,创新推出了“信用+做好事”新模式,对群众做好事的行为,凡是在全市统一制定的“海贝分”加分清单之内,均按规定程序进行归集,给予“海贝分”加分激励;凡是纳入不了“海贝分”的进行“道德分”加分激励,助力信用示范工程创建实效。
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本着“依法依规、顺应民意、提高实效”的原则,稳步健康推进信用“五进”工作。尤其是农村、社区实施中,做到“两个避免”,一是避免激化矛盾。对农村、社区居民阶段性的个人“海贝分”“道德分”积分,不倡导进行张榜公布,以典型宣传为主,不追求急功近利,以在农村、社区居民中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为目的,坚持把好事办好,努力打造文明诚信团结和谐人居生活环境。二是避免以物质给付代替精神激励。“信用+志愿服务”是农村、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广泛推广的一种重要形式。深刻理解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是一种精神体现,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强调的是奉献,服务社会、帮助群众,不为任何物质报酬,不倡导以个人“海贝分”“道德分”积分代替原有的福利待遇发放,鼓励以精神激励(评选表彰)为主,发挥信用超市(“道德银行”)作用,可适当兑换日常使用品作为纪念。这样做,短期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从长期来看,却形成的是一个区域健康向上的文化,更加增强的是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