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基层播报

【三城联创】怡园街道:城市更靓,民心更暖,我们的幸福“看得见”

城市更文明,百姓更幸福。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怡园精准把握“精致”与“幸福”的深刻内涵,用足绣花功夫加快文明创建,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推动从城的精致向人的文明发展,从城的精致向人的幸福迈进。

15分钟生活圈:“一站式”服务“圈”出满满幸福感

以15分钟为“时间标尺”划定一个“生活圈”,大到社保、医疗、文化、体育,小到买菜、吃饭、理发等,全面打造“一站式”服务。这样的“15分钟生活圈”正在怡园街道24个社区加速构建。



近日,随着天气转热,家住西文化生活小区的居民李雪平带着孙女,过上了“消夏避暑”的生活。每天早上7点多,她们便会来到社区食堂,尽享美味早餐。

“以前大热天也得钻进厨房做饭,自从有了社区食堂,我就彻底解放了,这里饭菜花样多还实惠,我和孙女俩用不了10块钱,非常方便省心。”李雪平说。

吃完早饭,李雪平便带着孙女来到滨州街社区服务中心,画画、阅读、打球,进行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傍晚时分,她们又来到初心广场,和大家一起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

“老旧小区改造后,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出门就是社区服务中心,那里有书画室、儿童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舞蹈室、广场。小区周边各种商铺,小学、幼儿园、诊所也都不远。现在,大家不用出社区,走路几分钟吃喝拉撒所有事情都解决了。”李雪平说。

想买菜,生鲜超市就在家门口;想散步,出门不远就有健身步道、休闲绿地;要买药看病,药店、诊所就在小区……如今,在怡园街道24个社区,都贴有一张“15分钟生活圈”的导向图,醒目地标注着各类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配套服务点。

“便民市场、诊所药店、银行、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等服务点都在导向图里,同时社区还通过微信群,发布服务内容,让居民不出社区,尽享衣食住行游购娱学等服务。”怡园街道宣传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怡园,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活力多元的15分钟生活圈,不仅串起了百姓的日常衣食住行,更“圈”出了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社会组织:“菜单式”服务释放文明创建“乘数效应”

文明城市,你我共建。为推动城的文明向人的文明转变,怡园街道依托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入驻服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让志愿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构筑起一条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7月24日上午,由银河社工联合寨北社区党委开展的“文明城市—儿童卫生与健康主题”亲子读书会举行。活动中,开设了“文明养犬”小课堂,让孩子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做到“文明养犬”。

为强化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7月22日微泉社工在钦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了“亲子共绘环保长卷”垃圾分类主题亲子活动,让居民在互动活动中增强了垃圾分类意识,学到了垃圾分类常识。



为让辖区青少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怡园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搭建青少年实践平台。7月14日起,来自一中、二中、实验中学等的青年志愿者每天不到7点就来到各社区服务中心,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社会组织具有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之一。为此,怡园街道本着为民惠民利民的创建原则,探索居民“点菜”、社会组织“做菜”的菜单式服务模式,打造了免费托管“4点半乐园”、红心服务康乐社区等一批特色惠民服务项目,真正做到“你有需求我能帮助,你有问题我来解决”,实现点对点式高效的志愿服务,逐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道德风尚。

社会组织力量的注入,扩大了公共服务覆盖面,满足了不同群体多层次需求,极大地激发文明创建的活力。据介绍,街道共引进落实社会组织14家,举办各种活动70余场,参与人数近1300余人。青年社会实践平台持续发力,已向社区输送志愿者155人次。

友好型社区: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

文明城市创建,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文明创建的应有之义。

怡园街道将儿童友好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从“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友好”四个方面,整合社区优势资源,开展涵盖文化、教育、健康、安全等多维度普惠型服务。



槐云社区是儿童友好型社区示范点。这里聚集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九三学社、区舞蹈协会等社会组织,融汇医疗、教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专业人才力量参与社区服务。

“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各类垃圾和废旧物,如果我们能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将喝完的水瓶、不穿的衣服、用完的塑料袋等废旧物料重新回收进行加工创作,不仅仅是给予旧物第二次生命,更是为保护环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日前,在槐云社区,不少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废旧物料进行手工创作,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环保创意课。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孩子们熟悉、了解社区工作,参与涉及儿童的社区事务和服务,培养主人公意识,更好地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槐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针对社区妇女儿童,槐云社区开设了“四点半课堂”、“读书角”、“社会服务中心”、“舞动空间”、“邻里好声音”等功能室,今年先后开展家长课堂、亲子读书会、亲子手工等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600人次,举办广场舞培训2期90余人次。

下一步,社区将加强妇女儿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联合学校、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丰富妇女儿童活动,为儿童提供专业的高水平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居民了解文明实践,参与志愿服务,增强辖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使其成为吸引群众、凝聚人心、助力发展的“强力磁场”。

文明创建,引发了实实在在的“文明之变”,兑现着一个又一个“幸福承诺”,稳稳托举起了百姓摸得着的幸福。(王玲)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