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新区聚焦“1152”目标任务,围绕不断增加和优化“四上”企业数量、规模与结构,把抓好“四上”企业培育作为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强化部门联动,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了企业培育周期,全年新增“四上”企业数量创六年新高,达到90家,升规纳统企业数量列威海市四个开发区第一名。
“四上”企业指的是工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四上”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结构情况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高新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把政务诚信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对社会、对公民恪守信用准则,做到“内诚于心”“外信于行”;体现在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上,依法行政、履职尽责、守信践诺,以优质、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建立了企业升规纳统服务机制,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的升规纳统工作周期由原来的2-3个工作日,缩短至0.5个工作日。
建立舆论宣传机制。发挥统计职能牵头部门优势,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分成4个小组,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培训、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企业升规纳统的政策、意义,提高了企业对升规纳统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梯次培育机制。去年,高新区管委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集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引智强企等五大行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措施。同时,严格落实《威海市推动“四上”企业纳统奖励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一批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实现升规“蝶变”。
建立精准监测机制。利用工业、商务和税务等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好小微企业季度经营情况监测,并建立“准四上”企业培育库,做到纳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主动加强与区税务局沟通,建立了企业升规材料的联动审核机制,实施升规纳统企业“零跑腿”服务,凡是需税务部门审核盖章的材料全部由统计工作人员全程代办服务,既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联审联动,又极大减轻了升规企业负担。
建立流水作业机制。升规纳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对宣传沟通、材料准备、材料初审、系统上传、反馈修改、最终确定等环节,全部实行流水作业,将责任落实到组、到具体人,实现无缝隙对接。
建立错峰审核机制。鉴于全省各地市需上传上万家企业的审核材料,致使工作日期间系统变得缓慢甚至卡顿。为此,高新区建立了错峰审核机制,利用白天时间形成“一企一档”电子版材料,牺牲夜间休息时间,将企业电子版材料进行系统上传提交审核。
下一步,高新区将把培育和扶持企业升规纳统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履行职责,践行服务承诺,不断加大培育和扶持企业成长力度,着力打造“升规纳统”这个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