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生活垃圾分类房的建设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设施和关键环节。干净整洁的生活垃圾分类用房,不仅大大提升了垃圾清运的效率,也让露天摆放的垃圾桶有了“容身之所”,让居民远离臭味与蚊虫的烦扰。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全面推进,在山大宿舍(一区)和华田小区配套建设的垃圾分类用房,目前都已正式投入使用。
从“无”到“有” 建设垃圾分类“新时尚”
“自从有了生活垃圾分类房,大家会下意识地对应垃圾桶上的标识,将垃圾分类扔入桶中。”在山大宿舍(一区),居民张先生高兴地说。“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提升了环境,也完善了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使小区生活品质更上一层楼,我们特别满意。”
走进山大宿舍(一区),简洁大气的生活垃圾分类房映入眼帘。该处生活垃圾分类房面积约70平方米,外部设置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类垃圾投放口,用图文形式加以说明,醒目易懂。房外设有监控摄像头,房内还配备了排气扇、灭蝇灯、紫外线杀菌、垃圾桶冲洗等设备,能有效地避免生活垃圾产生的异味问题。
山大宿舍(一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19栋住宅楼,居民413户。由于开发建设年代较早,基础设施老旧、配套设施不健全。为了切实改善小区环境和居住条件,2021年,高新区将山大宿舍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建设垃圾分类设施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垃圾分类用房今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在做好用房日常保洁的同时,也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上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于经理介绍。“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在现场专门配备一位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居民按照分类窗口进行投放。”
从“有”到“优” 垃圾分类成为“好习惯”
迎着爽朗的清风,走进华田小区,干净的街道、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改造后的华田小区不仅环境宜人,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原来这个地方是小区垃圾桶点位,有30多个垃圾桶,路过的居民随手一丢,满地的垃圾,既影响环境也阻碍通道。尤其夏天,西瓜皮、菜叶、剩饭等生活垃圾极易变质,附近弥漫着阵阵恶臭,居民路过都得捂住口鼻,附近的住户都不敢开窗。”居民徐女士对垃圾分类用房建设表达了满意,“一开始我们普遍对垃圾分类用房信心不足,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确实比以前更加整洁干净,也不再臭气熏天,现在小区环境好了不少!”
“我们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每天对垃圾分类房进行至少一次的消毒、清理,可以说,垃圾分类房周边基本闻不到臭味。”华田物业服务中心丛经理介绍说,“刚开始,由于对分类房缺乏了解,也曾有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提出异议。但是经过近半年的使用,担心的异味并没有出现,许多居民提出希望能继续新增这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优”到“精” 分类驿站成为“大趋势”
生活垃圾分类惠及千家万户,群众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不少居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驿站也就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为了建设精致宜居的美丽家园,除了山大宿舍(一区)、华田小区外,高新区在新建小区、桃园小区、奥林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同步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小区环境更加优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工作也有了质的飞跃。
新建小区
奥林小区
桃园小区
根据市住建局的部署要求,今年,高新区将在改造的老旧小区中增设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改造品质再提升、内容再丰富、细节再优化,将垃圾分类工作向更智能更便捷延伸,实现垃圾分类由“新时尚”变成居民“好习惯”。(孙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