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工程款压的时间很长,数额也比较大,对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很大。没想到纠纷能在一审干脆利落地解决了,感谢高新区法院。”近日,拿到被拖欠的670万元工程款后,威海某建筑有限公司负责人由衷地感叹。
近年来,威海高新区法院立足职能、定向发力,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区法院着眼辖区内优质企业、骨干企业多的具体情况,始终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先后出台《关于为高区率先推进“二次创业”实施“十大工程”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关于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为高区聚焦“1152”推进“五区建设”做优做强“西展新核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及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做到司法服务举措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
“优化营商环境,不能仅写在纸上,更要落在实处。要坚决防止制度空转。”高新区法院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为了让“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高新区法院一方面建立起涉企已结案件通报制度,连续8年向威高、迪尚等重点企业通报上年度审执结案件基本情况,从多角度提出司法建议,引导企业将法律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另一方面,建立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定期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涉诉涉法问题,全面把握企业经营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法律需求。这些做法受到企业肯定,威高集团、迪尚集团、恒科精工等多家企业送来感谢信。
高新区法院还把服务措施落实到前端化解上,打出一套扎实有力的组合拳。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向高新区党工委管委提交《关于“无诉讼村(社区)”创建工作的报告》,助力“无诉讼村(社区)”创建。同时,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道交平台联合8家调解组织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王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