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既过,新春赓续。回首2022,高新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推进教育全面优质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强化基础建设、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大力提升素质教育,为高新区靓丽的民生画卷增添一抹温暖的教育色彩。
夯实基础,不断加强教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设施与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随着高新区各方面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高新教育也逐渐成为全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为区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总投资1.36亿元的祁顶山学校主体已经完工,将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累计投资6900余万元的山大实验学校二期已具备使用条件,新增学位2350个,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力将持续放大。龙湖天璞幼儿园2022年9月正式招生,信和苑小区幼儿园完成移交,普惠性覆盖率大幅提升到94%。
祁顶山学校效果图
山大实验学校二期已具备使用条件
龙湖天璞幼儿园
信和苑小区幼儿园效果图
落实国家“双减”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7.6%,全区课后辅导和延时托管服务率达100%。按照“分类培养、梯度推进”的原则,加速全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全覆盖培训,44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顺利持证,组织“线上+线下”家校沟通70余场,惠及学生家长4万余人。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实施“优师计划”、“特岗计划”等,培养补充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
内引外培,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2022年,高新区既坚持高端引智,又着力阶梯式推进教师生涯全周期培养,引进优秀毕业生、幼儿园教师共72人。同时持续探索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路径,“放大”合作办学单位“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基于学校、源于问题、区域统领的“研修共同体”,累计开展学习活动2000余次,全年共有318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推出市级以上优秀课例60余节;累计立项“十四五”市级课题27个;3位老师执教国家级公开课,1名校长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获评《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1人荣获“李吉林卓越教师”(全国仅10人)......高新区,正在全力打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卓越之“师”。
多措并举,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山大实验学校,来自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副教授曹晨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望远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曹教授和同事没少费功夫,既要内容丰富,还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天文素养和探索精神。
像山大实验学校这样的特色课程在高新区的每所学校都有。为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高新区确立“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课程建设目标,积极探索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发展路径,目前中心城区已经建成6所市级特色学校,构建了“德育、人文、体育、科技”的区域品牌特色。2022年,高新区1所学校入选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1所学校获评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4所学校荣获威海市第四批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古法驱蚊香膏》荣获国家优秀作品奖。
高新区充分发挥区域科技资源,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合力并进,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积极对接,打造科技教育特色,13人荣获国家级青少年综合教育成果展奖项,2支队伍入围全国科技创新活动总决赛并斩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9名学生荣获市级青少年科创大赛一等奖。
2022年,高新区切切实实把“办人民满意教育”转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举措、一项项有力的政策、一串串喜人的数据,教育事业发展正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刘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