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区动态

【村村有好戏】 苹果拍“CT” 身份“ID”扫码溯源

天气渐凉,“威海金”苹果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香甜。10月24日,走进黄胖子苹果数字农业分选中心,伴随着阵阵果香,眼前的智能苹果分选生产线飞快运转,一颗颗苹果正排着队拍“CT”。几秒钟的功夫,做完“体检”的苹果分级定档到了不同的通道,最终确保一个礼盒里的苹果全是同样的颜色、大小甚至甜度。



“发展数字农业这条路真是走对了!今年从10月3日苹果上市以来,销量已经突破6000万,要是没有这些自动化设备,肯定赶不上卖的。”五十一号农场创始人黄松笑盈盈地说,今年企业加快数字化步伐,新增了4条智能苹果分选生产线,一天分拣量达到20万斤。

一堆品相不一的苹果被分拣成个头均匀、甜度一致的“多胞胎”;内藏“坏心”的苹果被精准识别淘汰;生产线运行速度、分选效率、实时产量一目了然;每批苹果都有专属身份“ID”,扫一扫就能溯源到产自哪条流水线……眼下,智能化生产场景正在黄胖子苹果数字农业分选中心精彩上演。



黄松算了一笔账,今年公司共投资1000万上了自动化设备和配套的智慧农业系统,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后,他觉得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以往分拣1万箱苹果需要60个工人,现在仅需20人;苹果碰压伤从20%降低到5%以内;以前每天20个工人专职叠纸箱,引进3套自动叠箱机后,只用5人操作就可,大大节省人力。



相对而言,车间里却多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拿着笔记本电脑小跑着穿梭在分选中心、冷库和仓库,噼里啪啦敲着键盘,进行每个车间的用工、生产成本核算等数据分析,进而根据客户订单变化实时调整生产。

不仅如此,苹果产业还装上了“千里眼”。在黄胖子数字化加工管理驾驶舱,远在云南生产基地的采摘和加工画面实时呈现在屏幕上。“以前只能等每天生产结束后,才能统计出当天的加工情况,信息反馈滞后,因此丢过订单,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及时掌握各基地产出的成品、工人的效率、原料使用情况等,效率太高了。”威海市五十一号农场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郭群说。



当一个个苹果产业链上的堵点被数字农业打通,黄胖子苹果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我们计划用3到5年时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接下来将在陕西、甘肃等地建立‘威海金’苹果基地,并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合作培育新品种,与头部电商合作直播带货,擦亮‘金’字招牌。”公司总经理黄琳青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于淑仪)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