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动态信息

【包容普惠创新】初村镇:电商“新农人”助力特色农产品“破圈”

“咱家的草莓不打任何催熟剂和催长剂,完全是自然生长,品质有保障,口味同样好……”近日,在高区初村镇佃里院村,来自威海职业学院和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的大学生,向直播间的观众推荐刚刚成熟的草莓和即将成熟的草莓柿子。

“主播和助播一定要有协调性,不能是主播一直说,你们助播一点儿声音没有……”与此同时,在初村镇乡村振兴电商基地直播间,威海方正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直播演练。这是初村镇与辖区高校共建校地合作联盟、搭建农村电商实训平台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

方正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设有直播课程,正好借助初村镇乡村振兴电商基地平台,让学生每周都可以到田间地头录视频,在直播间里进行实训。这样接地气的实训,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实践能力,还宣传推介了当地农产品。

近年来,初村镇投资2.8亿元,引进了51号农场、蓝呱呱科技、广植农业等9个规模500亩以上的农业项目,打造了“黄胖子”苹果、蓝呱呱红薯、卧龙蜂蜜、鹏源烤鸡蛋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为加快拓宽农产品销路,初村镇建起集产品信息供求、产品展示、直播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电商基地,整合10余种特色农产品,统一注册“印记初村”商标,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随着电商经济深入推进,农村老龄化严重,懂电商、会经营的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电商基地成立以来,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短缺。”初村镇乡村振兴电商基地负责人陈源介绍,为快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该镇充分发挥电商基地的孵化功能,与辖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电商实训等平台,深化人才交流互动。

借力市妇联“巾帼电商大学生助力行动”,初村镇首先与威海职业学院电商学院开展合作,学院选派1名优秀教师和8名经验丰富的学生组建团队进驻,仅去年就帮助51号农场线上销售额增加150万元,同比实现销量翻倍。

今年6月,初村镇开展为期2个月的“电商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培训计划,邀请高校讲师等以“理论+实操”的授课方式,对电商“新农人”开展特色、定制培训。同时,与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威海方正外国语学校成立校地合作联盟,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商直播、产教融合等实践实训基地揭牌建立,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我们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双向赋能、同频共振,既能解决电商人才短缺的问题,助力辖区农产品销售,也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初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高校的共建共享,目前,初村镇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持续增长,已聘请7名赋能导师,实训学生达1000人次,培训本地“新农人”500余人次。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