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田和街道立足本地特色和区域资源,创新“宣讲+”模式,以更“接地气”的形式、内容、场所等,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工作在贯通理论与群众之间的独特作用,让宣讲走“新”更走“心”。
宣讲+志愿服务,推动宣讲“接地气”
“养老诈骗花样多,防诈宣传要细看。自称政府公检法,提防骗子在演戏。养老保健要理智,鸡蛋水果是幌子......”近日,在西河北公益大集上,反诈宣传展位尤为抢手,社区工作人员于涵向居民介绍新型诈骗的作案手段以及防骗技巧,如“蟹卡领取”“AI换脸”等新型电信诈骗、保健品药品推销等诈骗手法,提醒大家不轻信、不转账,提高识别和防骗能力,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在田和街道,这样的宣讲并不少见,垃圾分类宣讲,燃气安全宣讲,健康知识宣讲......充实着居民的业余生活。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定期为老年人开展防诈骗、老年病防治等宣讲活动,做细“为老服务”;围绕美德健康、文明实践、亲子关系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扎实做好“为小”宣讲工作;持续开展心理健康宣讲、互帮互助、情感疏通等宣讲内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近年来,街道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广覆盖、多功能的宣讲阵地,扩大宣讲的辐射力。充分利用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宣讲讲堂,开展“社工宣讲”“红领巾”等活动,同时,把讲堂搬到街头巷尾、小广场等,开展小型化、拉呱式宣讲,变群众被动听为主动走向群众,在互动交流中把理论政策讲“实”、讲“透”。
宣讲+美德健康生活,实现宣讲“原汁原味”
一场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正在华晟社区开展,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赵利敬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为居民群众进行了宣讲。“移风易俗就是‘简消费,富文明’,红事少了铺张浪费,白事少了繁杂程序,挺好的,对我来说很受用。”华晟社区居民王大哥说道。
街道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美德健康以及科学健身大讲堂等宣讲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事迹,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传承传统美德,推动美德健康新生活蔚然成风。
此外,街道组织工作人员问询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根据群众意愿制定宣讲服务“菜单”,开展“养生知识进社区”等百余场“实用性宣讲”,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进文明实践家庭站活动,通过传递党的声音,宣传护林防火、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使小小“家庭站”成为群众参与社区工作的新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新的活力。
宣讲+理论,确保宣讲“有高度”
“够热乎,接地气!”这是群众对田和街道理论宣讲最多的评价。
在东河北社区,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宋菲菲结合自己为群众办事的工作经验,讲解了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用接地气的方言为群众讲解新思想,用乡音传党音,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新思想的磅礴伟力。为推动主题教育宣讲进基层、进社区,田和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瞄准群众需求,积极建强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形式,精准对接群众所想、所惑、所盼,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的内容既有“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田和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在聚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同时,热切关心广大辖区居民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话题,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加深广大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让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燃起来”,凝聚发展共识,筑牢思想根基。
宣讲声声催人奋进。下一步,田和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壮大宣讲队伍,发挥阵地作用,探索理论宣讲新模式,以宣讲推动文明风气传播,用多样宣讲惠民服务擦亮城市文明底色,让理论课堂“活起来”,让居民群众“学起来”,使学习质效“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