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基层播报

【威海高区乡村文化振兴】初村镇:学生扎堆田间卖“乡愁”

近日,初村镇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虽然天气寒冷,但本该在温暖的“象牙塔”里学习的高校学生却三五成群,出现在田野里、果园中,或是帮忙摘苹果、或是装箱,即使稚嫩的脸庞冻得通红,也依然“乐在其中”,体验和推销着“乡愁”。与常规的农间劳作不同的是,他们的“劳作”还穿插着有趣的剧情,一旁还有专门的“导演”和“摄影师”指挥……原来,这是初村镇与辖区高校共建“校地合作联盟”、搭建“农村电商实训平台”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



“学校设有直播课程,正好借助于初村镇乡村振兴电商基地这个平台,我们的学生每周都可以到田间地头录视频,在直播间里进行实训。”方正外国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接地气”的实训,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实践能力,也为当地农产品品牌进行了宣传和引流。



如此特色和常态的活动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得从初村镇建设乡村振兴电商基地说起。近年来,初村镇投资2.8亿元,引进了51号农场、蓝呱呱科技、广植农业等9个规模500亩以上的农业项目,打造了“黄胖子”苹果、蓝呱呱红薯、卧龙蜂蜜、鹏源烤鸡蛋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为加快拓宽农产品销路,初村镇紧跟数字乡村和电商经济发展浪潮,打造了集产品信息供求、产品展示、直播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电商基地,整合10余种特色农产品,统一注册“印记初村”商标,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但随着电商经济的深入推进,因农村老龄化严重导致的懂电商、会经营的人才短缺问题逐渐突显。为快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初村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思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电商基地的孵化功能,与辖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电商实训等平台,深化人才交流互动,打造农村电商人才的“蓄水池”和“孵化器”。“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双向赋能、同频共振,既能解决电商人才短缺的问题,助力辖区农产品销售,也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初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力威海市妇联“巾帼电商大学生助力行动”,初村镇首先与威海职业学院电商学院开展合作,学院选派1名优秀教师和8名经验丰富的学生组建团队进驻赋能,仅2022年就帮助51号农场线上销售额增加150万元,实现销量翻倍,还收到了企业送来的感谢锦旗。



今年6月份,初村镇持续深化与辖区高校的融合共建,开展为期2个月的“电商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培训计划,邀请高校讲师等以“理论+实操”的授课方式,对电商新农人开展特色、定制培训。同时,与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方正外国语学校4所高校成立“校地合作联盟”,共揭牌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商直播、产教融合等实践、实训基地,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迈进,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通过与4所高校的共建共享,目前我们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持续增长,已聘请7名赋能导师,实训学生达1000人次,培训本地新农人500余人次。”初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互联网+’让乡村创业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这里的实践体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乡村振兴路上的无限机遇,让我未来的人生道路多了一条选择赛道。”威海职业学院学生王伟说道。



作为乡村振兴的人才“蓄水池”和“孵化器”,初村镇乡村振兴电商基地搭建校地共建的广阔平台,正张开怀抱,欢迎更多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村带头人等有志之士投身乡村、助力振兴,共绘和美初村新图景!(孙德君 丁淑红)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