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时政要闻

【乡村振兴】高新区:唱响绿色田野的希望之歌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在高新区初村镇到处可见风恬日暖荡春光、安居乐业正农忙的美好景象。这几年,初村镇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小而特、小而优的发展模式,村村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打造农产品“卧龙”品牌

卧龙村的书记刘延本是个能人,很有想法。他早年从事建筑行业,后回到卧龙村投资农业产业,希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让村子发展起来,大家都富起来,不必为了生计外出务工,可以在家门口安居乐业。”刘延本说。

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卧龙村有150余年的养蜂传统,现有的蜂农很多都是干了三四十年的老手艺人,最终经过多方面比较,并结合卧龙村实际,刘延本为卧龙村制定了蜂蜜养殖的“方子”。

“我们的蜂蜜波美度能达到42.5度左右,含水量在18%以下,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能有80%,蜂蜜内没有任何有毒物质和添加剂,不兑糖、无污染。”刘延本对村里的蜂蜜赞不绝口。

除了蜂蜜,刘延本还做起了热带水果采摘园。眼下,园内一派南国风光,笔直的木瓜树上挂满黄色、绿色的木瓜,高大的香蕉树枝繁叶茂,榴莲、枇杷、百香果、芒果等果树正在温润的环境中开枝散叶。据介绍,卧龙村已建设各类大棚25个,涵盖草莓、樱桃、蔬菜、碧根果等多种品类,游客既可以观光赏景,还能采摘水果,品尝真正树上熟的热带水果,许多市民慕名前来。




刘延本的目标是依托蜂蜜及大棚农业,打出农产品“卧龙”品牌。他说:“想打出品牌,质量必须过硬,我们的农产品都是不打农药没有添加剂的绿色安全食品,吃到嘴里的东西必须让大家放心。”

酒香也怕巷子深,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销量才能“节节高”。传统的销售方式费用成本高,且收入不稳定,不容易打开市场。随着电商直播带货的红红火火,刘延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升级了产品包装,做了品牌商标设计,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多平台多渠道,推广卧龙村的特色农产品,前景一片大好。





不仅如此,刘延本还计划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本地农产品的附加值。蜂胶可以做面膜,蜂腊可以用来泡酒,蜂王浆更是极具药用价值,如此一来,村民的腰包就更鼓了。

串起乡村旅游“产业链”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佃里院村的草莓、圣女果和蔬菜大棚每天都有近百人前来采摘,为村里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三万多元。过去一年,依靠这些大棚,佃里院村集体增收27万。



“现在我们大棚的项目很多,有5个棚的葡萄、6个棚的草莓、1个棚的蔬菜、4个棚的柿子,还有跑山鸡和跑山猪。”佃里院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陈福明介绍道。

农产品丰富了,陈福明有了新想法,搭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的“顺风车”,在佃里院·寻梦田园驿站修建佃里大院农家乐,让游客就近品尝大棚里种植的各种瓜果蔬菜,山上养的跑山猪、跑山鸡,带动农产品的销售。



佃里大院由陈福明一手操办,自大年初八开始试营业之后客人一直络绎不绝,3月10日正式开业。靠着过硬的菜品、菜味和实惠的价格,佃里大院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发红火。

“有的顾客尝了我们自己种的草莓,觉得味道好,会去大棚采摘,给顾客吃的旱稻,他感觉非常好,就会买了带走,这也是一种宣传。”陈福明表示,他计划以佃里大院为依托,串起乡村旅游“产业链”。

“我们佃里大院向北有润声生态园、青旺农场、旮旯山,可以采摘游;向西可以在佃里院村体验窑窖文化,去西北道村赏荷花、吃烧烤;向南有五十一号农场的户外拓展、亲子游;玩累了,就来我们佃里大院吃饭、休息,非常惬意。”陈福明说。



围绕佃里大院,陈福明还计划设置充电桩、儿童游玩、农副产品展示和自助大锅等多个消费板块,带动“产业链”发展,打造集旅游、观光、采摘、餐饮、民宿、婚庆等于一体的文旅接待中心,吸引城乡居民前来观光旅游,摘农家果、游农家园、吃农家菜、赏田园风光。

“产业链”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村民石能宾在村集体投资的大棚工作,家里还包着果园,两边的工作兼顾,收入可观,让他很是高兴。“陈书记真是费心了,现在村里有大棚,还有农家乐,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感受到村子一日日的变化,石能宾说,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刘思兰)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