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细化指标设置,成本绩效“全流程”管理。预算编制核成本。自2023年预算开始,将成本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单独填报,申报绩效目标时,预算部门单位细化预算成本构成,设置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成本控制指标。预算执行控成本,部门单位严格按照年初确定的成本指标组织项目实施,结合绩效运行监控,对偏离成本绩效目标的行为及时予以警示纠偏,节约财政投入。绩效评价考成本。预算执行结束后,部门单位开展自评和部门评价,将成本支出和控制情况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全面分析评价成本控制,产出完成和效益实现情况。
二是聚焦关键环节,重点项目“全成本”分析。厘清成本结构。全面梳理市政城市维护的工作内容和成本构成要素,对费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精细拆分分析,参考行业相关定额标准,剔除不合理的支出因素,核定维护费用必要工作量所需要的全部成本。测算成本定额。采用作业成本法、市场比较法等方法,测算确定各项市政维护项目合理的单位定额标准,形成路灯电费维护费、雨水管线维护费等8项支出定额标准。深化结果应用。深入挖掘项目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三是加强培训考核,部门联动“全方位”推进。积极宣传引导。加大对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宣传,引导各预算单位牢固树立成本与效益并重的理念,明晰成本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关键作用。强化业务培训。采取“上门辅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编制区级绩效目标编报规范,组织预算单位开展绩效目标编制培训会,并开展一对一辅导业务。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压实业务主管部门在成本绩效管理中的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