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农民工能否顺利拿到工钱,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直面农民工“讨薪难”,人民法院责无旁贷。
2023年5月,刘某、赵某等11名农民工来高新区法院起诉威海某建筑公司。这些农民工是该公司的员工,公司一直拖欠他们的工资,要了好几年。期间,公司也针对公司欠付工资情况,为他们出具了《欠付工资证明》,承诺在2019年底前付清所有工资,但公司仍未在应付清时间内履行义务。农民工们多次催要无果,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标的额达38万余元。
考虑到该起案件涉及到农民工最现实、最基本的权益保障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11名农民工解决欠薪问题,高新区法院启动讨薪“绿色通道”。立案庭速裁团队发挥诉前多元解纷机制的效用,联合区争议仲裁调解委员会,协同调处该起欠薪纠纷案,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经了解,该公司因经营不善,目前确实无力支付员工工资。为了节省进入诉讼产生的经济、时间等成本,在诉前高效快捷地让11名农民工吃上“定薪丸”,法官积极组织双方沟通协商。一方面,全方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衡量企业偿还全部欠薪需要的“宽限期”,同时,向公司释法明理、分析利弊,引导企业制定可信可行的还款计划;另一方面,如实告知11名农民工公司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经营状况,劝导他们给予企业一定的“宽限期”,同时耐心细致地说明诉前司法确认书的法律效力。
在法官的努力下,11名农民工和企业互谅互让,公司承诺今年年底前付清11名员工的工资,法院出具司法确认书,为农民工吃上了一颗“定薪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