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午,在济南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王金涛抵达威海北站。看到前来接站的威海市红十字会、高新区红十字会、学校领导和家人,王金涛露出轻松的笑容:“造血干细胞捐献顺利完成了,标志着此次我的‘幸运’之旅圆满结束。”王金涛说。
刚出站,迎接王金涛的,是儿子王润泽献上的鲜花和拥抱。“老爸,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为你骄傲!”王润泽激动地说。
儿子王润泽向王金涛献花
王金涛是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系的一名教师,是我市第103例、山东大学(威海)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从读大学开始,王金涛就一直有定期无偿献血的习惯,如今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去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时,他在现场了解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科普,便萌生了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想法。没有任何犹豫,王金涛当场签了志愿书,并在去年8月份采集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入库仅半年多的时间,王金涛就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王金涛回忆,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很幸运。“我在学校教过概率统计这门学科,所以深知能够配型成功的概率是多么小,仅仅半年,概率这么小的事情就在我身上发生了,让我有机会能够挽救一条生命,这对我来说是一大幸事,我绝不辜负这次机会。”王金涛说。此后,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力争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7月5日,王金涛抵达济南。“到医院之后,医护人员为我讲解了整个捐献流程,心情瞬间放松了。”王金涛说。
经过一系列检查和几次动员剂注射后,7月10日7时许,王金涛开始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整个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下午4时,王金涛等来了一个他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被送达患者所在医院,并会在不久后投入使用。王金涛说,那一刻,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幸福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在成长的道路上,爸爸一直是我的榜样,我也一直跟随着爸爸的步伐前进,希望今后我也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做一个有用的人。”王润泽说。
欢迎仪式上,王金涛分享了此行的感悟。他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身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又可能给他人带去生的希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希望更多人了解这项公益事业,消除顾虑,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救助。”(李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