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山东大学(威海)、威海市红十字会、高新区红十字会、怡园街道办事处联合为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王金涛举行欢送仪式。王金涛成为全市第103例、山东大学(威海)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7月5日他将赴济南,入院为捐献做准备。
“从去年8月份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到今年4月接到市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通知,仅仅半年多,就与患者配型成功,这让我感到十分幸运。”王金涛说,自己在学校教授概率统计,所以深知能够配型成功的概率是多么小。“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后,感觉概率这么小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了,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有机会挽救一条生命,那我就应当义不容辞伸出援手。”王金涛说。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后,王金涛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回复工作人员“我要捐献”。得知配型成功,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力争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王金涛捐献造血干细胞得到了家人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两位年幼的孩子,在得知父亲此次赶赴济南是为了挽救其他人的生命时,十分敬佩,表示长大后也要做父亲一样有爱心的人。
王金涛素来就是一位“热血英雄”。据他回忆,早在自己读大学期间,了解到了无偿献血的意义,并进行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此后一直坚持定期无偿献血,并于今年获得“威海市荣誉市民”称号。在去年的一次无偿献血过程中,他看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科普,萌生了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想法,随即签了志愿书,并在去年8月份采集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我是学医学统计的,知道捐血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同时还能帮助到他人。”王金涛说。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实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是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高尚之举。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大约只有1/400到1/10万,甚至是1/100万。面对素不相识的患者,王金涛能够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无偿捐献,充分体现了威海儿女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博爱情怀,展现了山东大学(威海)人民教师的风采。希望更多像王金涛一样的爱心人士,能够踊跃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中,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李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