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宣讲时间

田和街道:理论宣讲润物有“声”,凝集力量赋能铸魂

近年来,田和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深入社区、街头,开展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宣讲,以“宣讲新声力”滋润党的理论在田和大地道落地生根,催动文明新风吹暖“新”田。

精准滴灌——宣讲入耳入脑又入心

岁末年终,天干物燥,又到了火灾防控的关键时期。在笔架山社区春山华居10号门广场前,一场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之后,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火灾的危害性、发生火灾时如何报警、家庭防火常识等消防安全知识,并向大家展示各种消防器材,讲解每种器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根据宣讲对象的特征特点和需求,对准“口味”,“量身定制”的宣讲方案,让田和街道的理论宣讲“有血有肉”,有质有量。垃圾分类宣讲,燃气安全宣讲,反诈宣讲,健康知识宣讲……在田和街道,丰富多彩的各类宣讲充实着居民的业余生活。各类主题宣讲活动以“定制套餐、精准上菜”为原则,以目标受众需求为导向,根据宣讲需求“出单”,精选主讲人、宣讲形式和宣讲内容,以面对面、心贴心的宣讲,为受众带去党的创新理论、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把“新思想”转化为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双向奔赴——宣讲有滋有味有共鸣

“这场宣讲听得我热血沸腾,这些我们身边鲜活的例子和榜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华晟社区“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巡回宣讲活动结束后,居民赵先生迟迟没有离开现场,回味着刚刚聆听的一个又一个触人心弦的故事。



在当天宣讲中,宣讲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岗位,有舍身忘我的“民族之光”企业家,有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队员,有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他们结合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展现着当代青年人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深切表达了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情。

随着宣讲队伍不断壮大,田和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成员的结构日益丰富。从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社区书记、退役老兵、道德模范为主体的红色宣讲队伍,到辖区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社区群众等力量和资源的扩充,宣讲主体在领导、专家的基础上增加普通党员群众,交流学习体会、分享个人经历,使宣传宣讲由“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奔赴”,以“身边人”的正能量激发奋进新征程的内动力,让宣传宣讲更生动活泼、凝聚人心。

跨界融合——宣讲能“文”能“武”能“出圈”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我多年的爱好。如今,通过把宣讲领会的精神融入到作品中,我的多幅作品都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剪纸爱好者陈娟是寨西社区和美课堂的忠实粉丝,也是受益者。如今,社区的和美公益课堂常常和红色宣讲牵手,这种创新的宣讲方式用艺术语言渲染了红色文化,也推动宣讲活动焕发新活力。



宣讲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让宣讲“活”起来。田和街道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宣讲形式由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现场访谈式、互动问答式,特色融合式,形成了答题赛、评书、快板、书法、剪纸、舞蹈、漫画、篆刻等特色宣讲形式,让宣讲从“干枯燥”变为“乐活趣”,让群众变“被动听”为“主动点”。同时,宣讲打破单位边界,联动社会资源,街道以“宣讲+”模式,让理论宣讲达到“破圈”以至“出圈”的效果。

理论润心田,宣讲促实干。接下来,田和街道将继续积极整合资源,着力提升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覆盖面、精准度、获得感,不断把理论宣讲工作推向长效化、规范化、常态化。用一场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