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应急管理>应对情况

高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情况工作总结

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情况工作总结

 

高区于2023年6月申请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回流,并结合地区实际充分发挥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应对、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中的基础性作用现将普查成果应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工作

我区2023年6月2日上报《关于开展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调查数据回流工作的请示》威高灾险普办发2023〕1号文件并根据威海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威灾险普办发〔2023〕2 号文件)、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山东省威海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报告(征求意见稿)》,全面落实本地区普查结果应用最大限度将普查成果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

(一)继续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目前高区拥有一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怡园街道卧龙山社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四个,其中,田和街道3个,分别是田村社区、西河北社区和黄家夼社区,怡园街道1个——毕家疃社区。

(二合理优化应急资源布局根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山东省威海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报告(征求意见稿)》中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防治区划数据显示,高区的三个镇街中,怡园街道为人口、经济、房屋高风险区,田和街道为人口高风险区;怡园街道和田和街道为中低隐患等级区,初村镇为中高隐患等级区。三个镇街均为三级灾害防治投入区,为合理优化应急资源布局,我区在怡园街道建立了200㎡的应急物资库,在初村镇建立了2000㎡的综合应急物资仓库,以便更快、更好地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

(三)加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充分运用此次评估区划成果,针对普查提出的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围绕关键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类型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目前,高区已排查并治理各项隐患100余条,并普查成果与常态化的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紧密结合

(四)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各部门、镇街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落实责任和措施,强化动态管理1.专项预案。全区9个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已完成印发、8个准备印发、7个正在编写。2.镇街预案。初村镇、田和街道、怡园街道三个镇街共完成印发预案15个、6个正在编写。

(五)落实好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2023-2024年度我区共有投保户籍人口214531人,户籍家庭81545户,共支付保费88.8228万元,确保落实到全区每一个人。

六)提升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能力。切实履行“用地清单制”审批改革创新模式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职责,目前完成用地审批17份;全面梳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机制、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批复后跟踪落实机制以及一般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实情况抽查机制建设情况,将抗震设防要求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无缝衔接,确保责任有效落实。

二、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升基层与家庭减灾能力。普查成果显示我区家庭减灾能力为中等等级,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其灾害管理能力、灾害备灾能力、自救转移能力均相对较弱。我区将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管理;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专业专职、兼职、志愿队伍建设;强化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演练,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运用普查成果。积极对接级部门,确保普查工作成果在我区的推广使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