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时政要闻

【年终盘点·2024高区足迹】城市拔节生长,幸福触手可及

岁月如梭,奔涌着发展的磅礴之力;时光为笔,书写着奋进的壮丽篇章。2024年,高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一路奔跑、一路闯关、一路突破,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成绩。为全景展现全区一年的发展成果,即日起推出“年终盘点·2024高区足迹”系列报道,带领大家在回望中感悟美好、汇聚力量,在奋进中携手前行、续写新篇。

岁月悠悠,如画卷般缓缓展开。2024年的字里行间,镌刻着高区人不懈拼搏的铿锵足迹,每一帧画面都是实干的印记,每一页内容都散发奋斗的气息,共同构成了这一年的精彩篇章。

从城市空间的更新规划到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从基础建设的不断升级到交通体系的畅通高效,从城市功能的逐渐完善到风貌气质的愈发精致……一项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新机遇、释放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城市品质的变化更加生动、具象。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高区迈着坚实步伐向新生长、进阶而上。

城市焕新提质 居民幸福加码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2024年,高区立足新发展阶段,锚定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不断深入实施更新举措、加快更新步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片区综合更新为引领,高标准实施精致城乡建设攻坚行动。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城市基础建设全维度更新、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短板得到补齐,城市品质跨越式提升,一张张高标准规划蓝图,变成全域城市更新实景,让高区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焕发勃勃生机。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脉络。2024年,高区积极推进一系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畅通城市路网的工程,对部分片区城市道路、人行道、绿化、地下管线进行一体化提升,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为城市发展“强筋壮骨”。

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11条段,22个城建重点项目高标准完成,其中,古寨西路匝道建成通车,解决了困扰中心城区区域交通5年的难题,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大大提升了城市交通承载力;改造沥青路面22万平方米、人行道板10万平方米,进一步畅通区域交通“微循环”,让城市交通更加高效快捷,市民出行体验更佳。



在保证道路畅通便捷的同时,还要让其具备强大的“内涵”。高区将治理城市道路内涝问题提上日程,投资1.5亿元,在哈工大路口、福山路、东文化生活小区等易涝风险点位,推进城市排水管网提升改造,并对钦村河、涝台河、初村河流域19个点位实施雨水设施提升,有效提高城市的排涝防洪能力。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最能彰显城市特色,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幸福生活。高区不断加强群众身边的公园绿地、运动活动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新建世昌大道彩虹园、云梦园2个智慧化街头游园,实施科技路东侧、福山路、环山路等道路节点绿化提升,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在国际海水浴场、双岛湾渔耕文化园开放共享5万平方米草坪、花海,为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提供了场所,一个个精品工程让城区更显舒朗大气,提高了城市整体形象气质。




着眼群众需求,高区城市更新以更有温度的举措,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增强居民幸福感。初村镇恒山社区414户居民回迁上楼,新开工建设的北山、凤凰山、枣山片区4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37个单体已完成主体封顶,明年即将交付,全部完成回迁安置任务;初村镇级人居环境整治行动18次,通过下足"绣花功夫",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投资1.5亿元,完成2个批次14个小区改造,惠及居民4354户;东文化社区用房建成投入使用,改造前充分征求居民意见,主要领导参与社区、物业企业改造意见征集,验收环节由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签字确认,政务热线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6.47%,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高区把城市更新与完善公共服务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学校建设,推进设备升级改造,投入3亿元,高标准建设和苑学校、实验小学餐厅,对6所中小学校的教学楼操场等进行加固升级,为11所学校安装了防撞隔离设施,进一步巩固校园安全。



走进“水岸乡情”纪家口子村,独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错落有致,宽阔而平整的柏油路纵横在乡野之间,村前的小河水潺潺,临近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蜿蜒伸向远方,“诗与远方”在这里相遇……去年,高区聚力精致城乡建设,推动全域城乡一体精致,在擦亮“面子”的同时,筑牢乡村发展根基。以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为抓手,在初村镇实施乡村微整治、精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创设了纪家口子村新业态样板,建设邢建波庭园建筑设计工作室等2处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工作室,盘活村内闲置房屋13处,吸引“黄精茶”“香氛手造”“农家乐”等新业态进驻,利用特色文化为产品赋能,为将来新村民合作社的建立奠定基础,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初村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增处理能力2万吨/日,为居民便利生活提供强大保障;筹措资金实施路灯更新、沟渠整治、村庄绿化、墙体美化等十余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动农村道路“户户通”、农村规模化供水建设以及农村无害化厕所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乡村品质全面焕颜升级。



一笔笔勾勒,一片片更迭,一条条举措硬碰硬,一项项工作实打实……随着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一个个项目的推进实施传递着城市“民生温度”,增加着群众“幸福热度”,高区真正把城市的“蝶变之路”,真正走成群众的“幸福之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品质全面提升,幸福更加具象化。

深化文明实践 涵养和谐新风尚

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需要城市“内外兼修”改变。高区城市更新,不再局限于城市面貌的焕新升级,而是更加注重城市精神力量的积蓄,和文明新风的培育。

2024年,高区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出新出彩,不断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强化志愿服务保障,推动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坎,让城市发生更加深刻的文明蝶变。在高区,可观的“外在美”和可感的“内在美”相得益彰。



2024年,高区大力推动文化社区的建设,紧盯群众精神文化,延伸文明实践触角,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点打造滨州街社区、兴业社区、新田社区、槐云社区、毕家疃文化社区等文化社区示范点,其中4个列入第一批市级文化社区试点,新田社区列入全市“文化社区”观摩点,并迎接省委宣传部、临清市以及其他兄弟区市调研交流;精心筹办“美德信用·尚礼高区”邻里大集、“梦想星光 声动威海”“火炬杯”全民歌唱大赛、全民文化艺术节、邻里文化节、社区运动会、舞蹈大赛、棋王争霸赛、百姓才艺秀等文体活动200余场,推动文化社区建设惠民利民、暖心润心;积极链接文化资源,以社区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引入民盟、区舞协、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组织等多方专业师资力量,成立怡园街道邻里学院,开设儿童教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专业文化课程,截至目前已开课百余节,参与人数千余人次;在田和街道开设“和美公益课堂”,覆盖金峰塔、笔架山等16个社区每周开展包含瑜伽、舞蹈、葫芦丝、八段锦等赋能课堂;以“公益化+市场化”原则启动“社区夜校”,现有上百名社区居民参与瑜伽、美妆等活动,通过“低偿价格+优质教学”的服务模式,探索互惠共赢文化社区治理新格局。





浇水浇到根子上,阵地建在群众中。去年,高区继续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对辖区各场所、阵地进行有效整合、分类施策、提档升级、优化推进,升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基地)10个、好人工作室6个、好人工作站1个、好人广场3处、好人公园2处、雷锋驿站2处。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一批功能发挥到位、创新亮点突出、群众普遍认可的精品文明实践项目常办常新: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培育,重点打造“鲜花赠模范”“益享嘉年华”“和美公益课堂”“孝善+”等全区典型文明实践项目25个;公布“五为”文明实践项目大赛优秀文明实践项目8个,发布“伙伴计划”文明实践项目17个;举办2024年“学雷锋”文明实践月启动仪式暨“尚礼高区”公益大集活动,邀请雷锋班班长开展宣讲,现场参与居民5000余人。文明实践项目有新意、有温度,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极大地提高了公共参与度。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契机,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区级层面开展“新春大活报”“清明文明祭扫”“文明旅游·我来高区过端午”“七夕之梦 漫游八街”“中秋邻里宴”“重阳节”等覆盖全域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次;在镇街、村居层面,结合节日特点,组织开展手工制作、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生日会、百家宴、公益集市、宣讲等“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活动上百场次,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传统节日浓厚氛围。

在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高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尚”,强化专项整治,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乡村大喇叭、文化墙、视频号、微信群等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好做法、好经验;广泛发动老党员、红白理事会会长等人才,组建移风易俗宣讲队伍3支,走进村头大集、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家庭站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宣讲40余场,编排《移风易俗树新风》短视频、三句半《婚事》等微视频,开展移风易俗演出、移风易俗吕剧展演等活动30余场次,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向善新风,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高区注重文明培育,开展高区文明行为培育十大行动,组织“文明旅游”“文明窗口”“文明上网”等活动400多场次,参与群众10万多人。注重榜样引领,1人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全市“道德榜样在行动”展示交流活动在我区启动;成立“尚礼高区”道德榜样宣讲队,开展进村居、机关、企业、学校展示交流活动30余场,文明习惯逐渐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风景线。2024年,高区进一步充实志愿服务形式,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激活志愿服务新活力。高区创建“1+5+N”志愿服务协调机制,抓实志愿者主体力量,拓展志愿服务基本形式,联动机关、镇街、商家、高校、新业态群体等五大类志愿服务群体,统领全区336支志愿服务队伍、68440名志愿者,重点围绕社区治理、应急救灾、文化旅游、困难帮扶、环境保护等五为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5100余场次。在阵地建设上,打造镇街级志愿服务站3处,志愿服务实践基地40个、志愿服务家庭站120家,设立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站、雷锋驿站、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点97个,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在品牌打造上,联动辖区爱心企业、高校、热心人士等社会公益力量,成立爱心商企联盟,创建“火炬红”“益起初彩”“怡心怡益”“田和益+”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108个,培育的“好邻居”调解队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刊发,“怡见“青”心,共赴友好”志愿服务项目做法被新华网刊发,“志愿19”“守望互助”等18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市级及以上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在创新驱动方面,率先在全省探索汇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融入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方法路径,积极申报《打造“志愿服务链” 结成“社区共同体”构建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省级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田和街道《聚力实施“骑”先锋行动 激活基层治理“新”力量》做法在海报新闻予以宣传。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一个个凝心聚力的优秀成果,将幸福感和文明新风一起送到了群众身边。(李鑫慧)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