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基层播报

【核心价值·旗领威海】怡园街道:沂蒙精神跨越时空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区怡园街道,这份“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红色力量,正通过一场场贴近生活的活动、一次次直抵人心的交流、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融入社区治理的肌理,成为邻里间的温暖共识、干事创业的精神底气。

多彩活动润日常 文化惠民入人心

为让文化服务真正走进居民生活,怡园街道以“光影映初心 文化润万家”为主题,启动“百场公益电影进社区”活动。没有生硬的宣讲,只有露天银幕前的热闹场景,老人们搬着小马扎早早占座,孩子们围在放映机旁好奇张望,《第二十一条》《志愿军:存亡之战》等影片的情节,成了邻里间饭后聊天的共同话题。街道统筹37个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按居民年龄和喜好挑选影片,更创新“电影+”模式,播完红色电影后,社区工作者和居民聊聊身边的好人好事,让文化服务既“对味”又“有用”。




在烈士纪念日等特殊节点,街道还联动学校、退伍军人服务站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升旗仪式上,孩子们稚嫩的敬礼与老兵沧桑的眼神交叠;红色歌曲联唱时,居民们自发跟着哼唱。和平的珍贵,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人心。

红色宣讲聚共识 精神共鸣励担当

今年以来,怡园街道的红色分享会,成了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精神充电课”。“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上,14位来自教师、社区工作者、退伍军人等不同领域的选手,结合课本里的英雄故事,讲新时代的育人责任;回忆军营岁月,谈如何守护社区平安;联系威海产业发展,说青年该有的担当。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接地气的思考,让“关心国防、建设国防”成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9月12日,“沂蒙精神代代传”宣讲团走进街道。6位宣讲员不只是复述历史,更把英雄故事与身边事结合:讲赵一曼的坚贞,就提社区里坚守岗位的老党员;讲张晶麟的勇敢,就说辖区企业攻坚克难的经历。宣讲后,社区工作者人员纷纷表示:“以前觉得沂蒙精神很远,现在明白,把居民的小事办好,就是传承这份精神。”这样的讨论,让红色精神从“听故事”变成了“做实事”的动力。

实践落地连民心 为民服务显温度

沂蒙精神的“为民底色”,在怡园街道的社区实践中处处可见。不只是红色研学,更有融入日常的便民服务、邻里互动,让红色基因在民生实事里扎根。



各社区定期举办“红色便民公益大集”,每次开集都像过节。医院志愿者免费为老人测血压、查血糖,家电维修师傅帮居民修电风扇、换灯泡,社保工作人员现场解读养老政策,法律咨询志愿者解答邻里纠纷。去年以来,公益大集已服务居民超1.2万人次,居民们纷纷表示:“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难题,还能和老街坊唠唠嗑,心里比啥都暖。”



针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街道组建“红色帮扶队”上门走访。队员们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代购药品,陪他们聊家常;给单亲儿童送书籍、文具,定期辅导功课;逢年过节,还会带着米面油和手工贺卡上门,让特殊群体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



邻里互动也充满红色温情。“百家宴”上,居民们端来拿手菜,在分享美食中拉近距离;“巧手手工坊”里,大家一起做月饼、编织中国结,作品送给社区的困难家庭;“邻里互助日”中,年轻居民教老人使用手机交水电费,老人则分享生活小窍门,曾经陌生的邻居,渐渐成了互相照应的“一家人”。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