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陶艺智慧邂逅亲子课堂,当非遗艺术化作邻里私语,初村镇和苑社区正以文化为笔,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书写温暖篇章。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构建起“文化传承+文明培育+多元共治”的全龄服务体系,让“陌邻成睦邻”的温情故事在此不断上演,“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切实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绘就了一幅全龄友好的和谐图景。
以文化浸润 守护“夕阳红”的幸福时光
近日,和苑社区活动室内,毛线翻飞,笑语盈盈,一场非遗钩织公益课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老人们熟练地运用平针、枣形针等技法,钩织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杯垫、发卡。毛线在他们指尖穿梭,老姐妹们时而围坐一起探讨技法,时而闲话家常,温馨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年轻时忙着工作,退休后总觉得生活空落落的。好在社区经常有活动,能来学东西,还能和老邻居聊聊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68岁的居民隋国红的话,道出了众多“银发居民”的心声。
为夯实为老服务体系,和苑社区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服务机制,广泛征集热心居民、文艺爱好者等组建3支志愿服务团队和1支本土文艺演出团队,形成常态化文化服务矩阵。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非遗钩织公益课堂、团扇制作、健康护航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服务老人500余人次,让老年人通过参与活动,打破孤独感,形成“时时相聚学技艺、闲话家常增感情”的社区生活新范式,有效提升老年群体的社区归属感。未来,社区也将着手打造书画室、舞蹈室、乡村书房等5处社区文化空间,总面积超400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多元的精神文化活动阵地。
以文明美育 培育“朝阳升”的蓬勃力量
“香蕉皮是厨余垃圾,要放进绿色垃圾桶!” 稚嫩的童音从信和苑小区广场传来,5岁的朵朵高举着画有香蕉的卡片,准确地投入对应的分类箱,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这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由和苑社区携手高区信和苑幼儿园共同开展。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趣味挑战赛、社区清洁小分队行动等形式,让 40余名萌娃化身 “环保小卫士”,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带动了40组家庭签署垃圾分类承诺书,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让环保理念在家庭中生根发芽。
为赋能辖区儿童成长,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和苑社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联动信和苑幼儿园、镇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多方力量,构建“文化 + 实践”的育幼模式。常态化开展非遗陶艺体验、手工 DIY、绘本阅读等公益活动,为儿童提供沉浸式文化学习场景,既丰富课余生活、拓宽视野,又通过“小手拉大手”机制,吸引家庭参与社区清洁、文化活动筹备等治理事务,激活家庭单元在社区治理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儿童参与—家庭联动—社区共治”的正向循环。
以多元共治 推动“全民乐”的和谐乐章
“移风易俗新风尚,勤俭节约不能忘;红白喜事不铺张,点赞!” 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银龄宣传队”的四位表演者踏着轻盈的舞步登场,以“快板+三句半”的形式,将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孝老爱亲等文明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为深化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和苑社区创新组织开展“文化+宣讲”活动,将政策与艺术巧妙融合,让街坊邻居听得进、记得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为奏响“全民乐”的和谐乐章,和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关键阵地,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多元力量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并积极推动社区文艺、志愿组织的自主孵化。目前,已成功组建社区舞蹈队、“银龄宣传队”等3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宣传、消防演练、森林防灭火科普宣传等一系列社区活动,形成“人人策划活动、人人维护秩序、人人分享成果”的共治格局,邻里互助氛围显著增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和苑社区正以“一老一小”为支点,撬动全龄友好社区建设,让温暖服务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个居民的心田。未来,和苑社区将继续以 “全龄友好社区” 建设为目标,持续深化“文化+治理”模式,通过优化资源供给,引入更多非遗项目,打造“一老一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同时,不断健全协商机制,建立“老幼需求台账”,通过“文化议事会”等形式实现服务精准化,努力将社区建设成“文化有温度、治理有力度、服务有精度”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