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基层播报

[田和街道]文化书院建设“三聚三融”模式 助推基层治理创新

今年以来,田和街道持续推进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探索打造服务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开放式社区文化书院。街道以“文化书院”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聚资源、聚人才、聚活力”与“融需求、融治理、融发展”相结合的“三聚三融”模式,形成文化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促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聚资源:构建“立体化”文化服务网络

街道创新“1+N+X”阵地体系,以文化书院为核心,整合32处公益文化场所、23个业主活动室及4处广场公园,打造“10分钟文化服务圈”。东河北文化社区(书院)将社区活动室进行综合设置、错时使用,打造“晨舞午学晚聚”四时共享空间,单日服务超100人次;洪智文化社区(书屋)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通过引进第三方机构,开设寒假公益课堂,解决辖区居民假期“带娃难”的问题。



街道吸纳11家社会机构、6所高校及12个共建单位资源,开发非遗传承、心理健康等28项课程。华晟社区打造“古筝艺术空间”,联动辖区机构开展公益培训;笔架山社区利用儿童友好社区优势,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

融需求:创新“精准滴灌”服务模式

街道建立“两张清单”工作法:网格员入户形成“需求清单”,文化书院整合资源制定“供给清单”,实现需求响应闭环。今年以来,街道通过网格员入户收集需求230条,线上小程序征集建议123条,精准匹配开展“保皇争霸赛”“亲子农耕体验”等特色活动96场。



街道实行全龄服务矩阵,细分“银龄·中坚·青创·童行”四大服务板块,对银龄群体开展反诈、文艺活动;对中坚力量,打造“社区夜校”品牌;针对青创社群,建立“创客工坊”,开设新媒体运营等课程;针对儿童成长,推出“寒暑假公益课堂”“社区少年宫”等。

聚人才:激活“内生型”治理动能

街道实施“双培养”工程,构建“居民—志愿者—骨干”培育链条,孵化书画社、民乐团等24支特色文化队伍。创新“银龄智库”机制,吸纳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120名能人参与社区治理,打造“非遗工坊”“家风课堂”等特色项目。



大槐树社区组建宝妈工坊,通过穿戴甲制作培训带动20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东河北社区巧手非遗工坊带动18名家庭主妇传承传统手艺并实现自主创收;宏泰社区“邻里调解队”依托文体活动的开展,成功化解矛盾23起。

融治理:探索“文化+”治理路径

街道创新“网格+文化”治理模式,划分127个文化微网格,打造“楼宇睦邻日”“网格文化节”等品牌,形成“一网格一特色”格局。



寨南社区通过亲子运动会收集社区改造建议36条;田东社区手工坊成为垃圾分类宣传新阵地……文化书院建设带动居民议事协商参与率大幅提升,形成“活动吸引参与—参与促进理解—理解推动共建”的良性循环。

聚活力:构建“反哺式”发展生态

街道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基因,盘活社区闲置空间,焕新服务阵地,打造“心田里”便民生活空间、欧乐坊青创休饮店等运营空间,设置邻里理发、青年经济等8个业态场景,推行“公益+市场”运营模式,实现“齐参与、共受益”,收益反哺社区文化建设。



田和街道通过“三聚三融”模式,实现三大转变:文化供给从“单向输送”转向“双向互动”,社区治理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邻里关系从“陌生疏离”转向“睦邻共生”,文化书院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引擎”,真正实现“文化活水”滋养社区幸福生活。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