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级教育大会精神,以构建学校大安全治理体系为核心目标,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学校安全规范落实年”行动,聚焦安全意识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应急能力提升等重点,持续强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有效提升学校安全治理能力。
一、深入实施学校安全责任压实行动
1.压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指导推动学校全部健全“三管三必须”和“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制定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及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安全工作职责清单,落实学校内部安全监管机构管末端安全和业务机构管前端安全协同治理体系,构建“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运行机制。
2.细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坚持管教学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学段必须管安全,明确教育部门内设科室安全监管事项清单,聚焦教育、预防、管理,强化风险隐患研判分析,厘清责任边界,定责到岗到人。将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领导班子述职内容。
3.拧紧齐抓共管责任。坚持学校安全工作全区“一盘棋”,发挥统筹谋划作用,明确学校安全共性任务、重点事项、常规工作。强化教育系统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聚力攻坚,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二、深入实施校园安防建设提质增效行动
4.持续强化“三防”建设。对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学校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学校“护学岗”配备率“四个100%”建设情况进行逐校筛查,确保各学校及时检测维修、查缺补漏、迭代升级。
5.落实“学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学校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提升学校及教育部门精准发现和识别风险能力。落实及时报告、定期报告制度,明确发现报告责任主体,重大风险隐患第一时间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建立定期跟踪反馈制度,提升部门响应效率和质量。
三、深入实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6.优化隐患排查方式。聚焦交通、消防、防欺凌等重点领域,采取学校自查,区市普查等方式,持续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定期召开学校安全视频会议集中曝光典型问题,实行“部署、检查、反馈、整改、评价”闭环式管理机制。
7.强化隐患动态清零。深刻汲取相关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持续抓好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煤气燃气设施、供电设施、特种设备、储藏室、危险品仓库、实习实训基地等关键部位排查整改,聚焦校门口安全管理,定期摸排涉校涉生矛盾风险,持续推进隐患动态清零。
8.提升隐患整改质量。树牢“隐患即事故”理念,根据隐患类型和整改周期,落实挂账销号、签字压责措施对自查未能发现、经检查发现的隐患,历次检查屡禁不止、屡整不改的隐患,进行重点督查督办,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排查、早解决。
四、深入实施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
9.强化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防溺水教育主阵地作用,突出农村、乡镇、城乡接合部学校学生和暑假、双休日等重点时段,开展针对性警示教育和提醒。合理确定防溺水提醒频次。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自媒体,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和预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预防学生溺水的浓厚氛围。
10.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农业发展部门、应急管理中心等防溺水工作机制成员单位部门继续开展未成年学生“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
五、深入实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专项整治
11.开展火灾隐患精准排查整治。全面分析本地区、本学校最不放心部位、最薄弱环节、最突出问题,研判风险,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突出乡镇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幼儿园,紧盯宿舍、食堂、实验实训室、报告厅等重点部位,聚焦违规用电用火、线路老化损坏等突出问题,强化常态化防火巡查和集中整治。
12.深化“生命通道”专项治理。坚决整治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问题隐患,坚决清理妨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全面拆除校内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的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防盗网等障碍物,遏制较大以上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13.强化消防实战型应急演练。指导各学校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扑灭初起火灾、疏散逃生为重点,面向学校全体师生,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应急演练;寄宿制学校每年至少开展2次夜间消防应急演练。
六、深入实施涉校涉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
14.加强学校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因校制宜规划设计校内交通组织,结合实际落实人车分隔措施,对教职工车辆、服务保障车辆、外来车辆分类管理,细化通行权限。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禁止无牌、改装车辆进入校园,鼓励加挂校内牌照,分类管理。
15.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指导各中小学校细化完善早到校学生第一时间入校及安全保障、离校前交通安全提醒、离校后不在校园周边聚集的具体措施。落实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和要求,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设置道路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标线,加强道路交通改造。指导各学校根据学校上放学高峰时段状况,“一校一策”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全面优化设计,编制上放学交通组织指引。协调公安机关严格落实“高峰勤务”机制,规范完善“护学岗”建设,确保机制顺畅、职责明确、高效运转、保障有力。
16.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开展校车安全管理专项调研,摸清校车服务提供者、车辆、驾驶人等底数和状况,研判风险隐患,科学应对防范。指导学校加强租赁车辆安全监督。协同公安机关,严查校园门口及周边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
七、深入实施学校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
17.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培训。加强安全培训,开展校园安全相关主题的安全培训,督促各学校组织本校负责消防、基建工程、实验室、实习实训等工作人员轮训,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18.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合理定位安全监管机构职责,全面落实监督检查、督促指导、教育培训、建议咨询等责任。推动各校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于担当作为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敢担当、抓落实的干部有平台、有盼头,扭转“决策多失误多、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戒现象。
19.健全完善学校应急处置机制。指导各学校全面建立健全学校重大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和分组协同作战机制,提升响应速度、处置水平,确保安全可控。利用假期,对学校安保力量及教职工开展常态化安全培训,重点训练在突发冲撞、侵害中的处置能力。以学校安保力量为基础,以教职工和校园周边商铺志愿者为支撑,打造校园安保最小应急单元。科学构建应急演练场景,以确保学生第一时间逃生为目的,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并组织应急演练,最大可能降低暴力袭击事件下的伤亡情况,提升逃生疏散和避险自救能力。
八、深入实施师生安全素养能力提升行动
20.落实“1530”教育提醒机制。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学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时间阶段,细化完善教育提醒内容,增强实效性。策划安全大讲堂,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互通信息,消除“监管真空”,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和成长指导。
21.创新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全面落实开学“安全第一课”制度,强化以案示警和互动体验。推动在新生军训中增加消防安全、疏散逃生等内容,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统筹各类专业部门和单位教育资源,持续推进反邪教、反恐怖、防诈骗、防欺凌、防溺水等专题教育。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节点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