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粘贴、定型、装饰……近日,在田和街道洪智社区,居民们正在田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宋锦饰品,大家围坐在一起专注学习技巧,不时相互交流心得,手法也越做越娴熟。
这温馨的场景,源于田和街道正在推进的社区微就业帮扶项目。
“家门口学手艺,家门口挣钱,还能顾家,咱们社区这个微就业,太实在了。老师教得认真,东西做出来有销路,街坊邻居聚在一起也开心,解决了咱找工作的难处,让日子更有奔头了。”洪智社区居民王丽说。
街道工作人员在走访辖区24个社区时发现,有500多名“4050”人员、全职妈妈等群体面临着就业难题。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街道于2024年创新设立了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站,并在2025年正式启动了社区微就业帮扶项目。项目在洪智、东河北等社区先行试点,开展宋锦首饰、手工包、珍珠首饰等培训,并努力构建“培训—制作—销售”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帮助居民掌握技能、制作产品、实现增收。
“目前我们在5个社区开设了6门课程,参与的人数能达到将近70名,目前主要是以社区公益大集和身边的爱心商家代卖的形式,帮助他们来销售制作出来的工艺品,由于大家的制作精良,宋锦首饰套盒目前已经有企业来订购,作为伴手礼走出国门。”田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微就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居民收入的提升,那些在手工坊里诞生的“民生台账”,已悄然成为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的新载体。
每周二上午,寨南社区的活动室里总是格外热闹。居民们边做手工边唠家常,谁家老人需要送餐、哪栋楼要加装扶手...这些民生诉求在飞针走线间自然浮现。田和街道寨南社区党委书记李慧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这样的“手工台账”。
“之前,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往往需要我们去发现,如今,借助手工课的机会,大家都凑到一起,聊天和交流中,就能反馈更多信息,让我们能更全面、精准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李慧说。
作为省级创业型城市街道,田和街道已培育2个省级创业型社区、4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3个威海市创业工作先进社区。如今,社区微就业项目正成为继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直通车之后,街道就业服务的又一特色品牌。
从一针一线的手工制作,到居民脸上满足的笑容,田和街道的社区微就业项目,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诠释着民生关切。未来,社区微就业的形式将不再局限于简单手工制作的范畴,街道正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与居民需求积极探索多元项目和形式,努力为更多人铺就家门口的微就业之路。(李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