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的发展蓝图中,高区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高地”与“创新引擎”,又是彰显城市魅力的“滨海会客厅”和“文旅新地标”,更是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在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威海高区正以独特的节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进篇章。聚焦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与民生福祉,高区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实现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展现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发展图景。
如何讲好高质量发展这篇新故事,让我们从高区“破与立”的发展观和方法论中略窥一二。
产业如何向“新”而行?
据统计,高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独占鳌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更是多年领跑。获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任务50多项,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提升。
怎么做到的?
改革,是刻入威海高新人内心的责任担当。创新,是深植威海高新区深处的精神特质。这份优异答卷的背后,有着独属高区的厚积薄发与不破不立的冲劲与坚持。
以改革破题,以创新驱动。
目前,高区已经构建起“3+N”现代化产业体系,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医疗器械领域,以威高为核心,200余家相关企业紧密“卡位入链”,产业集群优势尽显,不仅规模庞大,技术水平与品牌价值也在国内遥遥领先,正向医药现代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纵深拓展。
电子信息产业同样成绩斐然,通过不断提升创新智造能力,稳固打印机产业链,与惠普、华为等行业巨头深化合作,本地配套率飙升至98%,去年,高区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营商环境类”案例更是成功入围“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新材料产业也不甘示弱,以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威海光威复合材料为代表,众多新项目朝着价值链高端大步迈进。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高区蓬勃兴起。占地3800亩的低空装备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亿航智能、上工申贝、万丰航空等头部企业纷纷入驻,涵盖整机制造、配套研发等环节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正加速成形,助力威海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装备制造高地。
文旅如何融合焕“新”?
文旅消费的“源头活水”,已汇成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让高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在这里,文化艺术的浸润与体育运动的活力,正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塑造高辨识度的文旅品牌。
作为社交软件上的“网红打卡地”,火炬八街这条全长仅770米的海边街道,仅凭一张照片就成为无数游客心中的“白月光”。带动高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收入实现87亿元。推动“网红”变“长红”,威海高区文旅产业蹚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背后离不开“微改造、精提升”为街区赋予的魅力。
当夏日的阳光洒在高区,火炬八街以全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街区西侧的鹿达花园,从老旧别墅区华丽转身为业态丰富的特色街区,每一面墙、每一家店都独具匠心,尽显差异化魅力。“拾间民宿”“德克士+香水馆”“书亦烧仙草”等新业态持续入驻,差异化风格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提供“常玩常新”的打卡体验。
坐落在火炬八街南侧起点的否美术馆,以“艺术+”理念打破传统艺术场馆与商业空间的壁垒,构建独特文化消费生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艺术与山海交融的独特魅力。
此外,海思网球气膜馆通过改造老旧场地,增设匹克球场地,打造“体育+旅游”新模式,不仅盘活闲置空间,还通过举办赛事吸引大量游客,让市民游客在运动中感受高区的活力。
民生改善如何提升幸福“新”质感?
民生用“心”兜底,筑牢幸福根基
如何顺应群众期待,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区,这是初心使命,也是优先目标。
在这里,基层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走进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窗口齐全,环境温馨舒适,特色科室众多,服务覆盖周边16个社区,惠及8万多名居民。仅上半年,全区基层门诊量就达2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5.8%。初村镇卫生院中医馆的艾灸、刮痧等中医特色干预技术,也为居民带来全新健康体验。威海高区构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放心。
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高区投入使用的神道口中学新餐厅,餐位充足,功能区完善,环境舒适。今年,高区完成多所学校食堂改造,推进新建食堂建设,持续改善就餐环境。同时,紧盯食材采购、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制定相关工作机制,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校园餐”的一系列变化赢得学生们的喜爱。
在社会救助方面,高区积极探索“大数据+网格化”主动发现机制,上半年主动摸排困难群众529人,累计保障九大类困难群体2265人。慈善大病救助最高救助金额从3万元提升到5万元,“火炬暖”社会救助品牌开展活动144次,直接服务1247人,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以产业之“新”蓄势、文旅之“新”塑形、民生之“新”筑基。
当创新动能、艺术气息与人间烟火在此深度交融,高区在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与民生改善方面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