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高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缺担保”融资困境,今年上半年,高区重视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以专利、商标、数据知识产权等智力成果产业化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银企对接、服务创新等举措,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13亿元,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助力企业将“知产”变“资产”。
“凭借一种测深装置及包括该测深装置的露天炮孔验收仪、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等专利,我们又完成了一笔27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威海晶合数字矿山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滨说,“要不是参加过区里举办的政策宣讲会,我们还真不知道这些‘纸面专利'能变成‘真金白银',这让我们更有底气加大研发投入,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通过集中组织政策宣讲、需求调研、银企对接等系列活动,架起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加快推动质押融资的落地。据统计,今年全区共开展“入园惠企”行动3次,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项目17件,专利质押数量达63件次。
针对企业反映的知识产权评估难、变现难问题,高区还积极对接知识产权质押服务的金融机构,推动银行机构拓展质押物范围,接受多元质押物。
“沉睡”的数据知识产权变身“金融活水”就是一例生动的先行探索实践。近年来,高区持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鼓励支持企业充分发挥数据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作用,建立了数据知识产权评估、登记、质押全流程服务机制。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高区培育出了换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后,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备案。
山东中天宇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是数据变现的首批“尝鲜者”,凭借浙江遂昌县新路湾镇农田虫情监测数据,公司拿到了300万元的质押融资金额。而这份数据能获得融资,得益于产品本身具有的价值。该数据结合了多模态知识图谱技术,整合环境、虫情记录、天气等信息形成智能预警系统,能够助农精准防虫。这笔融资将用于企业继续升级多模态知识图谱技术,让虫情监测识别率从85%提升至90%。
对中天宇信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更“对路子”。“这简直就是为我们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公司财务总监王丽说,“这不仅让我们十余年积累的农业大数据‘变活’了,更重要的是,银行对数据精准度和应用场景的专业评估,倒推我们建立了更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了数据价值和数据质量的双提升。”
与此同时,高区今年还重点探索质量增信融资新模式,让企业的质量荣誉更“值钱”。“荣获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或入选好品山东品牌的企业,可以凭借这些‘质量名片’,获得200万到2000万元融资支持。”高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产品优质的企业也可获得融资,有效扩大了融资惠及范围。
融资渠道拓宽、条件更灵活、办理流程更优化,在高区,一条条破解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径正在延伸,让“知产”变“资产”的转化之路越走越宽。(于淑仪)